7月17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市发改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调查研究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发展改革难题,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确保主题教育调研工作纵深推进、取得实效。
整体谋划有序组织
推动调研任务落地落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发改委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委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调研内容、理清工作步骤、明晰工作要求。
明确调研主体以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职责分工和分管领域,牵头完成调研课题。每月两次开展调研情况台账统计,定期调度全委调研计划,根据调研进展动态调整调研安排,确保每一个调研课题按进度推进、按要求落实。
每一个调研课题和点位,都经过审慎议定。“我们广泛听取意见、反复酝酿讨论,形成调研选题30个,每个选题细化列出2至3个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可转化、可见效、可评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选取调研点位200多个,涵盖基层一线、园区企业、科研院所等,确保科学合理、总体平衡。
同时,建立“委领导牵头+相关处室参与”的调研工作机制,聚焦成渝双核联动、超大城市转型发展、“三个做优做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技创新策源、未来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等重点领域,采取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和“抽丝剥茧”等方式,全方位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已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累计超500人次。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促进调研成果加速转化
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推动调研工作提质增效,市发改委坚持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调查研究,在调研方法上勤下功夫。
深刻领悟和践行总书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指示要求,积极践行“浦江经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和福建宁德“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努力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创新和优化调研方式方法,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蹲点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督查、现场办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
紧盯目标导向,促进调研成果加速转化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据了解,市发改委以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集中攻克,组织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专家逐一研判课题重点难点,提出可操作、可落地的对策建议,相关建议已部分转化为政策文件、试点示范、争取事项等。其中,“发挥在蓉‘国之重器’引领带动作用更好推动高能级创新资源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对策建议,已运用在正在制定的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文件中;“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提升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研究中形成的对上争取事项,部分建议已得到国家、省发展改革委肯定认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路径”相关成果已被市委采用,市发改委正根据有关成果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方案和政策措施;“保障超大城市主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对策”形成了建立成都市主要农产品供应安全预警系统等工作建议,市发改委正根据有关成果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我们将始终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针对当前问题短板,再论证、再研究、再完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常态化跟踪对标机制,分层分类解决机制,不断优化成果转化机制,将成熟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办法和政策举措,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动态跟踪调研成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