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透过外贸数据,可以看到畅通物流通道对外贸稳定发展的“助攻”。3月2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口岸正式开放,“两场一体”协同运行全面开启,成都的所有国际客运航班顺利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国际客运航线快速恢复,货运航班持续稳定运行。据介绍,上半年成都海关累计在双机场验放进出境人员92.3万人次、进出境飞机8903架次,同比分别增加517.2%、51.1%。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物流通道优势持续发挥。成都海关全面开展“车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改革,率先在中老铁路应用“铁路快通”业务模式,节约货物通关时长24小时以上。上半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累计1436趟次,同比增加68.9%。
四川外贸运行有何特点?
民企进出口创新高
“新三样”释放新动能
“二季度以来,随着稳外贸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民营企业持续发挥‘稳大盘’作用,各市州优势产业竞相发力,四川外贸发展势头逐步趋好。”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二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2297.5亿元,同比增长0.07%,与一季度下降5.6%相比,增速明显回升,特别是5月进出口增长9.8%,高出全国同期9.1个百分点,外贸增速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
民营企业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发挥“稳大盘”作用,是上半年四川外贸运行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213.6亿元,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43.5%,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47.8%,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5.5个百分点,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新业态较快增长、新动能不断涌现,成为外贸运行中的另外亮点。”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今年以来四川外贸新业态持续显现出活力,出口“新三样”释放出新动能。
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以市场采购出口155.1亿元,同比增长56.9%;对外承包工程出口19.8亿元,同比增长37.9%。同期,锂矿石、氢氧化锂等锂电上游材料进出口372.3亿元,同比增长161%,锂矿石进口、碳酸锂出口均列全国第一。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83.5亿元,同比增长72.4%,净增加35.1亿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四川贸易伙伴结构进一步调整,在锂矿石等产品的推动下,澳大利亚成为四川第五大贸易伙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305.1亿元,同比增长155.4%。同期,四川对RCEP其他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进出口1643.8亿、159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8.2%。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