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
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观点,而鲜明的实践要求及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则是中国共产党历次集中学习教育的根本指向。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须注重从实践上把握其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进行的深刻阐释,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学铸魂——重在解决理论武装问题
“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在新征程开局起步之际,“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方面,在真学真信真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大观点,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党面临十分紧迫的理论武装任务。
“历史和现实表明,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思想统一就没有基础,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以学增智——重在解决本领恐慌问题
在各种“本领”中,“思想方法”最关键、最要紧,它在根本上制约着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看家本领,必须学好用好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重大政治论断,并对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指出,“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显然,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主题教育“以学增智”目标任务的鲜明实践指向。
以学正风——重在解决作风形象问题
“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所强调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可能死灰复燃,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
为此,这次主题教育,“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以学促干——重在解决精神状态问题
干还是不干、真抓实干还是躺平观望,是检验和衡量一名共产党员精神状态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有的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有的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的明确要求,“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能否接过这一棒,以“十四五”为新起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取决于当下的我们对于“形势”“任务”的体认与抉择,根本上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展现出应有的崭新气象。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次主题教育何以“是一件关乎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政治定位了。
(作者:中国社科院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