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到来,也意味着愉快的暑假到来。然而,每年暑期,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野外涉水、玩耍被卡、攀爬摔跤……假期里,不论是在家中还是户外,保障孩子安全,都离不开家长的“全方位”监管和安全教育。
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多个公园、小区,对暑假期间容易出现事故的场所和行为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采访了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对孩子的暑期安全作出提示:安全风险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别让孩子跑出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记者探访
家长无视警示牌
放任孩子河中玩水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成都各区(市)县的不少公园、小区,对孩子们假期玩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
1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郫都区磨底河绿道,刚走进绿道就能听见孩子们玩耍的尖叫声。走进绿道里面记者看到,在河流中段河水较浅、流速较缓的地方聚集了不少戏水的孩子。河中玩水的孩子有的已经换上了泳衣,抱着游泳圈在河里游了起来;有的挽起裤腿踩在水中,用水枪玩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河流旁的草地上,立着一块写着“水深危险,请勿戏水”的警示牌。“每天这儿都有很多人来耍水,我们都守到旁边的,水本来也不深还有游泳圈,不会出问题的。”看着孩子戏水的不少家长告诉记者。
而在成华区一极限运动公园(新华公园)内,记者则发现了不少攀爬登高的孩子。傍晚时分,热浪稍有缓和,公园内已经聚集了不少的孩子。公园一旁还专门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志,但仍有不少孩子在此爬上爬下。公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傍晚都会有很多孩子来这里玩耍,但是,专门设计给极限运动的设施坡度大、地面光滑,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除了涉水、登高以外,记者还在不少公园里发现了儿童攀爬健身器材的情况。公园、小区内很多类似转腰器、漫步机、立式荡板、推拉训练器等的健身器材上,有不少孩子爬到上面玩耍甚至嬉戏。尽管有家长在旁边陪护,但看起来仍然十分危险。
事故频发
被卡、溺水、跌落……
暑期当心这些事故
7月18日,家住新津区的陆先生家中的小孩,大腿被沙发内的弹簧刺入,受伤无法拔出;7月11日,青白江区一小区居民家中,一名小女孩不慎将右手卡在卫生间玻璃门缝里,无法动弹;6月4日,在郫都区三道堰镇三堰村水乡街夜市旁边地下停车场内的积水坑,一名小孩掉入其中,左脚受伤……
“每年夏天,特别是暑假期间,我们都会接到大量与孩子相关的警情。”记者从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在这些涉及儿童的救援中,除了涉水、攀高这类情况外,被卡住、掉落井里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暑假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光,但对于家长们来说却是最不能放松的时刻。很多时候孩子暑期出现意外事故,都是在离开家长视线的情况下发生的。”成都消防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贪玩+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正是这些特性导致孩子容易在玩耍的时候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尤其是暑期,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应“全方位”看好孩子,以免小朋友受到伤害。
安全提示
加强安全教育
做好室内外“全方位”看管
暑假期间,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家长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呢?孩子们天性好动并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门缝、桌椅、栏杆、健身器材、玩具、水管、自动扶梯等都有可能“咬”住孩子,如何保护好孩子?
成都消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全隐患问题点多面广,暑期要保障孩子安全,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室内外“全方位”看管。
孩子放假在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玩火的严重后果,并把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告诉他们不能用手或金属等导电物捅电源插座的孔眼,不能在湿手状态下触碰电源开关、擦拭电器,家长可以用“插口堵头”堵住插孔。
夏季炎热,孩子们喜欢到水边玩耍。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即便是去正规场所游泳,也要有成人陪同。
在家时教育孩子不要攀爬阳台,告诉他们不要伸手去够阳台外面的东西或在阳台和楼下的小朋友打招呼,不要倚靠外露的阳台、栏杆;不要盲目模仿影视剧、动画片中的“飞天勇士”的危险动作。
而洗衣机、栏杆、电梯……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备,稍不留意就会变身伤害孩子的“凶手”。家长注意别让孩子单独乘坐电梯、自动扶梯,不要在扶梯上玩耍;别穿洞洞鞋、拖鞋,以防夹住脚趾。
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家长一定注意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下车时要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另外应教会孩子解安全带、按喇叭、解锁车门等紧急操作。
新闻多一点
孩子被卡怎么办?
无论在家还是户外,经常会遇到孩子手、足、头等部位被卡,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切记不要大力撕、扯、拽;被卡初期没有发生肿胀的时候,可以用食用油、洗手液和洗涤剂进行润滑;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因血液加速循环而发生肿胀、充血等情况;在能力范围内不能取出时,应尽快拨打119,求助消防员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破拆。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曹宇阳 实习记者 朱馨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