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24日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蜀锦千年传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复制品) 资料图片

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大门上方的装饰图案和文字源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图据新华社

国潮爆款舞剧《五星出东方》以舞剧诠释国宝 图据视觉中国

用一部舞剧诠释一件国宝,用千年蜀锦讲述民族融合的传奇。不久前,舞剧《五星出东方》登陆成都城市音乐厅。曲裾摇曳,袖舞翻飞,一展泱泱大国、锦绣中华的气魄。这出震撼心灵的舞剧,灵感来源于一件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织锦。

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教授表示,“五星出东方”锦最大可能就是蜀锦,当时只有长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产。这件锦护臂,可以代表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丝绸织造工艺的顶级水平。有专家推断,其为汉末三国时期生产的蜀锦。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和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北100余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现存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群,1988年—1997年,中日联合进行尼雅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确定尼雅遗址即史书所记汉代丝绸之路南道重要绿洲城邦“精绝国”。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代表的稀世珍品。考古人员是如何发现这方小小的汉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又到底意味着什么?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齐东方教授曾经参与了尼雅遗址的考古工作。今日,就让他为我们揭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发现之谜。

黄沙漠漠里 震撼人心的发现

“人不能不相信运气,也不能不相信真诚。特别是考古这个职业,有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遇到过有价值的发现,而有的人一生中却有多次碰上重要的遗迹,而且是偶然的发现。但是考古发现的偶然性中似乎也蕴含着必然性。”齐东方至今还保留着20多年前“中日尼雅学术考察队”的工作服。这件蓝灰色卫衣的背面印着醒目的两个字——尼雅。

回忆起当年在尼雅遗址的发掘往事,齐东方历历在目:1995年10月,昆仑山下,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进行着考古发掘工作。当年中日联合考古队有粗略分工。中国考古队当时计划去发掘一处编号为N14的宫殿遗址,结果在沙漠中偶然发现露出的木材,“根据考古经验,我们判断这个木材是加工过的,应该是一处墓葬,就下车去看看。”到了现场,考古人员确认此处果然是一处墓葬,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开始发掘,希望墓葬能提供关于尼雅古城更多的信息。

齐东方告诉记者,按考古工作程序,清理遗物时应层层照相、绘图。8号墓的顶部上散乱着木棒、杂草,照相后清除杂草,便见到了木棺顶部覆盖的毛毡毯。毡毯较厚,其上有花纹,但糟朽严重,一触即破,但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清扫、拍照。处理完表层,大家准备好绘图、摄影器材,准备开棺。

“沙漠考古的特点是眼神要准,动作要快,因为风沙随时都可能把清好的地方覆盖,强烈的日照对文物也会起破坏作用。”他说,一切准备就绪,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于志勇、吕恩国、李军、阮秋荣四人合力把棺盖抬起,“我不能不吃惊,果然又是一个重大发现。”只见,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棺墓,墓内葬2人,女左男右,上盖织物。女性左侧有镜袋,脚下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木盆里有早已干燥了的食物。男性脚下也有器座、陶罐、木盆、木碗,右侧有箭、箭筒、弓、弓囊。墓葬年代大体上相当于东汉末或魏晋时期,墓中之物从未扰乱过,完整显示着当年下葬时的情景。“最使我难忘的是,当时我们见到墓内尸体中部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的织锦,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是吕恩国一点点地将这块锦翻开、随着他的手轻轻移动,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的蓝、白、红、黄、绿花纹,还陆续看到蓝底白色织出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最后完整的文字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场所有人非常震惊。”

带着五星红旗的“东方” 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齐东方说,“我们当时并不知道随葬的物品上为何会出现这几个字,尤其是中国这个词,最早是作为地域概念使用的。没想到在古人的随葬品上还能看到这两个字。”在进入尼雅的前一天,他从和田带了一面五星红旗。一到营地,他就和队友刘玉生将这面旗升了起来,当时他肯定没想到,他的名字和这面五星红旗成了这次发掘工作中最大收获的隐喻。

回忆起当年的发掘工作,齐东方动情地说,紧张的工作之后,大家仍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他想起进入尼雅前一天,在和田时特意带来的国旗,非常得意地说,织锦上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显然是吉祥之语,其中的“东方”正是他的名字。“我的名字、我带的国旗和我升旗的经历,又有中方考古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一发现,简直就像是预言一样——也许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考古经历了。”他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古时祝福吉祥语 体现中原和西域的密切交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五色,织出了星纹、云纹、茱萸纹和孔雀、仙鹤、辟邪、虎豹等瑞禽兽纹样,搭配上文字,当真是气势非凡。

织锦面积不大,边缘用白织物缝边、上下各缝出3根长条带,是一件完整独立的物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片不大,文字却清清楚楚。由于蓝、白相间,文字更为突出,文字的内容看上去简直就像当代语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如何解释?齐东方说,按照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的研究,《诗经·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文献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是指“京师、城中”的意思。考古发现实物中最早的“中国”一词,出现在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中国”一词起源于周武王时期,西周时期较明确的是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中国传统文化视天下为一家,夏商周时期,“夏有万邦”即承认一个不确定的中心,并组成松散联盟式的“中国”。秦汉统一后,中原文化广泛传播,纳入“中国”地理、文化概念中的地域扩大,汉晋时期仍是指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地区。

再说“五星”二字。《汉书·天文志》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这似乎是占卜之语。古代“五星”指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镇星,分别为现代天文学中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古人发现了它们在太阳系内相对位置不变,并用它们的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体现了汉晋时期对天象的认识和对强盛吉利的祈求,这种祝福吉祥语词,在当时比较流行。

在尼雅遗址出土的不少织物上都有汉字,比如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等。谈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齐东方表示,其意义十分重要。它能够证明古代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非常密切。织锦在当时非常珍贵,属于古代非常高档的奢侈品。这些东西能够传到尼雅也就是古代的精绝国,至少说明西域当时和中原地区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还是绿洲,经由丝绸之路与汉代中央政府关系密切。

此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的产地有一定的争议,但老官山织机侧面证明这块锦可能是蜀锦。从当时来说,织锦属于是高精尖技术,所以生产出来的都是高档的奢侈品。像“五星出东方”这样等级的锦肯定是中原生产的,最大可能就是四川的蜀锦。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7-24 1 1 成都日报 c118055.html 1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蜀锦千年传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