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25日

四川物种多样性恢复性增长 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 占全国45%以上

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记者在现场获悉,近年来四川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物种多样性恢复性增长,生态状况持续向好,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林地面积3.81亿亩,排全国第1位,占全国总量的8.9%;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其中,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被重新发现,野生种群及其生境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在川已布局3个国家公园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全省幅员面积的70%,也是全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是孑遗种和濒危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表示,国家在四川已布局3个国家公园,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获批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现已建成各类自然公园320处,涵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石漠公园和自然遗产等多种类型,多样的四季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巨大。

“我们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放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确保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介绍,四川正奋力把四川片区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

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增长30多倍

2017年到2023年,已连续开展七轮越冬水鸟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数由2017年36种增长到现在的75种;鸟类数量由2490只增长到89222只,增长了30多倍……

提到社会公众如何参与成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时,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分享了一组数据并表示,这与生态修复取得成效、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改善和公众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息息相关,也与参与到监测调查记录的公众志愿者数量越来越多有关。近年,由志愿者发现的灰胸薮鹛、褐胸噪鹛等罕见鸟种,都是成都市鸟类的新记录。今年,成都在继续开展第二轮公园城市观鸟测评。

在野生动物救护和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公众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近三年,成都接公众反映,救护受伤受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多只,其中2021年救护1082只、2022年救护908只、2023年上半年救护约400只。救护的动物包括草原雕、游隼等猛禽,成都还对4只救护后放归的猛禽试点开展了卫星追踪,观察其飞行轨迹和健康状况。在开展有害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治理工作中,公众在提供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红火蚁等入侵物种线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结合“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成都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都地区观鸟大赛、九届成都限时观鸟赛。针对青少年群体,成都也在持续组织青少年观鸟赛、公园城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青少年论坛和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等活动。观鸟活动和自然教育研学等在成都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有益户外活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

--> 2023-07-25 刘依林 四川物种多样性恢复性增长 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1 1 成都日报 c118065.html 1 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 占全国45%以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