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25日

插上《城市的翅膀》 青春都成 活力之都

编前语

炙热炎夏,七月流火。绝美天府之国,千年锦官城已经做好准备掀起一场属于全世界青年的运动热潮——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7月28日将在风景如画的东安湖畔盛大开幕。这是一个属于全球大学生运动的赛场,也是一个文化交流、融合互动、闪耀青春光芒的世界舞台,更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风采、体现巴蜀文化独有魅力、别样精彩的盛会。因为成都,所以不同;因为青春,注定精彩。临近大运会开幕之际,本报推出“大运,来了!”特别报道,讲述因大运而至的城市之变、因大运而起的民众之福,让“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城市肌理、再一次荡涤人心,促进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

成都,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沃野千里、城市繁荣,素有天府之国美誉。随着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深入建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迸发出勃勃生机,向着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前进。“奋斗青春,放飞梦想”,7月28日—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盛大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健儿将齐聚蓉城,用奋斗、拼搏和汗水共同谱写一首属于世界的青春之歌。盛会的举办也将给城市建设插上梦想的翅膀,城市运动氛围拉满,更加充满活力。

成都的幸福与活力

在岁月中流淌

风雨如磐三千载,城址不变廿百年。成都被誉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前半句描述的是成都的美丽宜居,后半句则描述了城市充沛的活力。安逸舒适与奋斗活力在这里和谐共生,这里生活着的2100多万成都人幸福满满。

城市因人聚而生。成都人的活力因子贯穿于城市发展之中。翻阅历史的长河,成都人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天府文化。早在4500多年前的宝墩文化时期,古蜀人已经开始建屋、围墙,聚集生活。3200多年前璀璨的金沙文化至今仍让后人敬仰,那是成都古人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而建堰于两千多年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着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

大运会提升

成都的城市体育梦

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不断增容。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需要成都城市全方位谋发展。“三城三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是时代对成都体育提出的新目标,也是新的时代表达。进入21世纪以来,成都举办的赛事数量不断增加,赛事规模不断提升,城市体育内涵愈加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上以“谋赛”“办赛”为突破口,将赛事举办的即时成果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助力成都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被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授予“世界体育舞蹈卓越贡献奖”,被国际篮联授予“黄金主办城市”称号,被国际乒联授予“乒乓球运动卓越贡献城市”称号,被国际铁联授予“卓越贡献城市奖”,被世界象棋联合会授予“世界象棋品牌赛事合作城市奖”,被国际网联授予“卓越城市贡献奖”。

办小赛为大赛练兵、蓄积人才,积单项赛事精彩为综合运动会筹谋,城市体育也有了更高的追求。201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标准建设“三城三都”、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吹响了成都体育跨越式发展的号角。近年来,成都成功申办(举办)、创办了多项国际重大赛事,其中份量最重的当属“四大赛”,分别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4年汤尤杯羽毛球赛、2025年世界运动会。而在“四大赛”中,最让人瞩目的便是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不仅是成都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2018年12月13日大运会的成功申办提升了成都城市体育梦的高度和广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全球知名度和传播力。2019年4月,世界领先体育情报服务商Sportcal发布的全球赛事影响力(GSI)的国家和城市榜单中,成都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641个城市中排名第28位。Sportcal高级分析师科林·斯图尔特分析,成都之所以能从之前的第89位快升至第28位,一方面是因为在办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大运会的成功申办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加分项。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成都于2019年和2022年连续成功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成都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每一次比赛的举办成都都获得赛事所属国际体育组织的高度评价,认为成都认真负责的办赛态度、精益求精的办赛组织大大提升了赛事的规格和水平,给赛事烙上了深刻的“成都印记”、创造了“成都标准”,成都也因此获誉无数。2022年10月9日,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在高新体育中心圆满落幕,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高度评价:“这是一场足以载入世乒赛历史的重要赛事。”

大运场馆

扩大成都人运动半径

高水平国际赛事的举办离不开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2019年3月,成都大运会主场馆体育建设项目落子东安湖;5月29日东安湖体育公园体育场总包进场,拉开了成都大运会场馆新建、改扩建的序幕。东安湖体育公园于2021年4月底竣工验收,相比于国内同等规模、档次和体量的体育场馆项目,成都耗时最短,创造了“成都速度”。2021年5月,成都大运会49个新建、改扩建场馆全面完成,成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一举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大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促进了成都体育设施的迭代升级。2021年7月成都启动“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半年多时间向市民开放场馆18个,举办各级各类赛事与活动600余项,入场总人数近214万人次。据统计,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各大运场馆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近2000场次;依托大运场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800余场次。近年,成都市加大大型体育场馆开放力度,年均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接待市民健身超500万人次。与此同时,成都积极布局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天府绿道新空间建设,推动市民健身举步可就。截至目前,成都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提升至2.4平方米,增幅居全国之首。

体育场馆、设施的不断丰富,促进市民运动健身举步可就。截至2022年底成都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900万,年均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过2000场次。各类运动在城市繁衍生长,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蓬勃开展。蜿蜒向前的天府绿道正成为2100多万成都人的“天然体育场”,也是成都最大的“网红景点”制造机。市民沿着天府绿道跑步、玩滑板、骑自行车……已经成为健康生活新风尚。依托绿道周边,网球、篮球、马术、飞盘、皮划艇等大众体育运动和新兴时尚运动的场馆也越来越多。

2022年元旦,环城生态区100公里环城绿道全线贯通,78座绿道桥梁相接,特色园、林盘院落逐步串珠成链,成为国内外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第一条100公里无障碍绿道。在环城生态区,自行车骑行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2022年总骑行量突破1304万人次。2023年7月16日,“迎大运·环城生态区健康跑”在绿道举行,1700多成都市民用激情的奔跑喜迎成都大运会的举行。

市民及时享受

大运建设成果

近年来,成都大运会秉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不断拓展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将建设成果及时服务城市,全面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办赛”为了营城、兴业、惠民,办赛、营城、兴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惠民”,让大运会的举办转化为市民可参与、能享受的切身感受。

为不断激发市民“迎大运·动起来”的热情,自2022年开始,成都市在全域多轮发放“喜迎大运惠民消费券”,消费券涉及运动场馆健身、餐饮等多个方面,消费券总额高达3000万元。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城市运动活力,喜迎成都大运会的到来,成都市年均举办“爱成都·迎大运”全民健身活动近6000场次,以成都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例,单届举行赛事、活动、培训场次超2000场次,超600万人次参与。天府绿道健康行、成都市社区运动节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不断,有力地促进了市民体质健康的提升。2023年2月,成都市体育局发布的《2022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都市市民总体体质达标比例为94.61%,较2021年的93.15%提升了1.46个百分点,成都人的体质达标实现七连升。2023年,成都人的运动活力进一步得到彰显,在体育场馆、天府绿道、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随处可见成都人充满活力动起来的身影,“爱成都·迎大运”“迎大运·动起来”从宣传语变成了成都人脚踏实地的行动。

“小青椒”激增

彰显青春活力

成都大运会是青春的盛会,更是青年彰显自我、磨砺人生的赛场。这不仅包括参赛的运动员,还有大量的青年服务者,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大运会的志愿者们。因为穿着成都大运会特制的青色志愿者服装,他们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小青椒”。据悉,2021年5月,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成立后就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截至5月18日,成都大运会2万名志愿者已经全部招募完毕。

大运志愿招募工作也带动了全市青年志愿者数量的激增——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全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同比增长107%,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同比增长190%。近年来,市团委联合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综合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岗亭、轻松驿站、青年之家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大运场馆周边、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和10条大运主题特色精品线路点位布局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提供便民咨询、赛事推广、城市宣传等城市志愿服务,已完成熊猫基地、东门码头、地铁枢纽等100余个示范点位和市内600个小站的打造,同步联动兄弟市州团委,在省内景区景点、文旅地标等点位布局小站。

现在,成都大运会的2万名志愿者已经全部上岗,进入服务状态。他们分布于成都大运会的各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场馆运行中心,提供赛事志愿服务,全面保障赛事进程平稳有序推进。同时,1000余个分布于交通枢纽、景点商圈、场馆周边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也已正式投入运行,800余支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服务队在这里为市民游客提供赛事资讯等专业便捷的志愿服务,传递成都温度、展现青春风采,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小青椒”充满青春、朝气、激情的志愿服务工作将为成都大运会增添更多动人的颜色。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给成都插上《城市的翅膀》,成都的青春、活力也将在这个夏天蓬勃燃烧。

供图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 本报资料图

--> 2023-07-25 1 1 成都日报 c118100.html 1 插上《城市的翅膀》 青春都成 活力之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