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前,随员志愿者许慧琳在机场迎接芬兰代表团,她的志愿服务工作正式开始。而对于芬兰代表团团长Jukka TIRRI来说,能够再次接受许慧琳提供的语言服务,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随着各国和地区代表团的相继抵达,大运村里的志愿者已经忙碌起来。大运村为每一个代表团都配备了随员志愿者,协助处理代表团的日常事务,提供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等语言类服务。
今年3月底,在成都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上,许慧琳作为语言志愿者提前到岗,参与了此次会议的志愿服务。由于迎接的是第一个到达的代表团,许慧琳自信中仍带紧张,“我是第一个上阵的志愿者。”许慧琳说,“我没有可以参考的。”但是,她把“第一位志愿者”的形象树立得很好。在介绍赛事场馆和主办城市信息时,许慧琳还与芬兰代表团团长Jukka TIRRI分享了许渊冲先生英译版《春夜喜雨》,描绘诗中春雨无声滋润春天万物的景象。
这些都让Jukka TIRRI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回到芬兰后,还与许慧琳保持着联系。“That's great!”这一次仍然由许慧琳来做芬兰代表团的语言类志愿服务,也让Jukka TIRRI倍感开心。
“从大一到大四,我时刻准备着,我的大学时光将和成都大运会共圆满。”从2019年报名成为首批成都大运会志愿者开始,学生与大运会志愿者两个角色,交织进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许慧琳的大学生活。第三次报名,许慧琳成为了一名语言类志愿者。几年的期待,“大运会”的内涵在许慧琳的脑海里逐渐清晰、丰富起来,“大运会不仅仅是一次盛大的体育赛事,更是我们青年人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还是展现蓉城青年、中国青年良好精神风貌的舞台。”
据了解,语言类志愿者是“桥梁”,是跟代表团直接对接的志愿者,代表团的所有需求都会先在这里汇总,然后分派;有了解决方案,再及时给到代表团。“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场馆和体育赛事的规则等专业知识足够了解;对天府文化要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到代表团。”许慧琳说:“丝毫不敢放松,我要争分夺秒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向世界展现中国大学生风采,为大运会添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