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27日

构建分级诊疗 畅通双向转诊

居民家门口享受“三甲”优质医疗资源

分布于全市的三甲医疗机构为市民带来便捷优质的服务

今年上半年,成都新增5家三甲医疗机构,全市三甲医疗机构总数达61家。数量快速增加的背后,是我市保障民生、多头努力的结果。这些分布于全市的三甲医疗机构从特色专科、线上诊疗、分级诊疗等多方面为市民带来便捷、舒心、满意的医疗服务。通过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畅通“三甲”与“基层”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双向转诊让患者更有保障

“洪老师,快来接个病人,气胸50%……”25日上午11时31分,温江区急诊联盟群一条信息吸引了温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洪伟的注意。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温江区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洪伟火速安排救护车到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该患者接回医院进行转诊急救。原来,这名79岁的大爷因胸痛在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胸片显示,大爷是慢支肺气肿引起的肺大泡破裂,已造成单侧气胸50%,情况十分危急。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启动转诊程序,将大爷转到位于辖区的三甲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进行后续救治。

“仅今天上午,医院已接收了三名从基层医院转诊过来的患者。我们医院每个月接诊转诊患者在150至200例。”洪伟告诉记者。

一名71岁的女性患者因头昏、头痛、胸闷于7月18日在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基层医疗机构初诊医生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后,立即通过“双流区分级诊疗平台”上转到位于辖区的三甲医院——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会诊后,该患者在7月21日转到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和心脏支架植入术等治疗。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该院启用“双流区分级诊疗平台”以来,每月从基层医院转诊过来的病员有10余名。双向转诊机制不仅为基层医院解决治疗难题,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开支,也有利于统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既能“转上去”,又能“转下来”。今年3月,四川天府新区煎茶社区55岁的刘先生,上午在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做完白内障手术,中午就回到家中,术后护理则由居住地所在的煎茶社区卫生院来“接管”。刘先生的家属告诉记者,康复期不用住院,不仅方便了家属照顾病人,也省下了不少费用,节约了很多时间。

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记者从成都市卫健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的5家三甲医疗机构分别是: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金堂县妇幼保健院。

从2018年至今年,短短5年时间,我市共增加了31家三甲医疗机构。截至目前,成都三甲医疗机构总数达61家,三甲医疗机构区(市)县覆盖率为82.6%,涵盖了几乎所有专科医院类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市级三甲医疗机构还构建了立体诊疗网络和双向转诊救治机制,牵头指导片区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预留重症及相关科室救治床位用于转诊患者救治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有序转诊机制,确保转诊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匹配城市的高速发展,成都在三甲医院布局上进行了科学规划,促进已有三甲医院提档升级,在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医联体建设、医院全面托管、专科联盟建设等方式,让中心城区大型三甲医院将技术、管理和现代化医院理念等源源不断输入到区(市)县医院,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受访单位供图

--> 2023-07-27 曹宇阳 居民家门口享受“三甲”优质医疗资源 1 1 成都日报 c118210.html 1 构建分级诊疗 畅通双向转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