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29日

新都:坚持人民至上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不仅仅是治病,更要把人治好。要把现有的医学和经验加以整合,这样无论是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还是病人的整体治疗都能达到效益最大化,达到病人满意的效果。”

今年3月20日,新都区卫健系统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新都区人民医院举行。培训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以“疫后医学发展的思考和整合医学纵论”为题,为全区各大医院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授课。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新都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成北医疗高地,通过项目建设、资源布局、人才引进、品质提升等方式,推动新都区卫健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当地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立足优势找准定位

为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

在开展“杏林讲坛”的同时,5月26日,新都区2023年度基层医疗机构院长“杏林论坛”在区二医院举行。活动以3个医共体为组织单元,分4期举行,每期由3-4家基层医疗机构院长围绕区域状况、机构现状、发展规划等方面分享办院实践和思考,聚焦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和痛点,邀请专家学者把脉开方,让院长们拓思路、学经验、提能力。

通过“杏林讲坛”和“杏林论坛”,全区卫健工作者理清思路、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为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与此同时,新都区支持驻区和区级医疗机构开展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打造优势学科集群,2022年以来新增立项建设重点专科1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一院一特色专科”品牌。

新都区还紧抓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共投入19亿元建设12个医疗卫生项目、新增床位1100余张。今年启动建设2500张床位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迁建项目,规划床位2000张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都院区项目已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今年6月,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省名中医林绍琼工作室”作为重庆市2023年市外知名中医药专家在渝工作室建设项目获批立项,这是重庆市卫健委公布的26个在渝建设项目名单里唯一一个来自区县级中医院的省级名中医。

早在2021年3月31日,新都区中医医院就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签订了包括医院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按下了合作交流的启动键。此后又签订了《杨岸森名医工作室合作协议》《曹晓玲名医工作室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升两地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4月10日,新都区依托与成都医学院校地合作共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中医医院及中医临床学院,打通中医药人才双向流动通道,从成都医学院引入7名博士,助力区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此,区中医医院新建了博士门诊,为市民提供诊疗服务。

据新都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责任人介绍,今年以来,新都区以中医药文化“七进”活动为载体,营造中医药发展氛围,加快形成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我们将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深化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

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

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获得感

近日,深受长期腰痛困扰的肖女士,到石板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外科专家张彬。检查发现是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积液,张彬为肖女士做了腹腔镜下左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双“J”管置入术,术后第7天康复出院。肖女士说,“在基层医院就能做手术,医保报销比例高,比大医院省钱,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早在2021年,新都区就拉开了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的序幕,根据规划和人口分布,选定在新都区东西“两翼”,即石板滩街道和新繁街道各建设一个医疗次中心,在天府大道北延线城市主轴“天府粮仓”精品区斑竹园街道建设一个医疗次中心。

新都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19年8月,新都区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目前,新都区已构建起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3家区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枢纽、村(社区)卫生站为网底的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奋力打造成北医疗高地,为新都区‘一心三区’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新都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王君琴 彭毅 受访单位供图

--> 2023-07-29 1 1 成都日报 c118328.html 1 新都:坚持人民至上 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