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30日

守护好中华文脉让文物活起来

市民游客在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上参观 摄影 李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千年文脉传古都

幸福宜居迎八方

□姚凯,成都市社科联(院)一级巡视员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满池芳菲红湿处,天府览胜映芙蓉。新时代,成都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规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指示,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

天府之国山川形胜、物阜民丰。从神秘古蜀国到天府之国,从偏居西南到汉唐繁华,从“扬一益二”名扬天下,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以45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300多年建城史的智慧结晶,在保留原有城市风貌的同时,不断更新迭代,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玉垒苍苍,锦水汤汤,蜀学辉光,万象其昌。

公园城市幸福宜居、创新驱动。作为兼具时尚与古典气质的成都,已连续14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从商贾云集、市井闲适到如今的全国消费“第四城”,从自古而然的消费与生产平衡文化到现代的创新创造文化,从古代盆地外向文化到现代国际化文化,成都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承载空间,是中国经济发展韧劲和战略纵深所在,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青春荟体育,世界共荣光。“成都成就梦想”是成都大运会的口号,蕴含了全球青年欢聚一城、畅叙情怀、绽放梦想、乘梦启航的共同追求。让我们借此次大运会的群英智慧,高扬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理想风帆,延续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文化创新转化,扩大文化传播效能,增进文化交流互鉴,繁荣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事业产业动能。

成都博物馆

以“文物之盛”

讲好成都故事

【拥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宝藏,孕育和积淀了独特的历史文脉】

“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这让成都博物馆交流宣传部主任王立深感重任在肩:“成都自古号‘天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既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心,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和积淀了独特的历史文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汉武帝时期,巴蜀区域统属益州刺史部,“益州”即成都。从先秦的辉煌古蜀之国,到秦汉的南方第一大都会,再到唐宋的“扬一益二”,拥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宝藏。作为一座城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已经矗立在城市中心60余年,用文物讲述着千年古城的传奇故事。

作为一名成都的“文博人”,王立感到非常自豪,也意识到了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成都拥有众多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而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点燃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赓续中华文明基因,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是博物馆的重要功用和职责。”

正值暑期,成都博物馆的大门前几乎每天都会排起长龙。成都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了约上一场“成博之旅”,提前查攻略、做笔记,甚至定闹钟熬夜抢票。据统计,截至目前“汉字中国”的观展人数已逾60万人次。展览唤起了广大观众内心深处对中华文明的共鸣之情,省外及境外游客占比约60%,青年观众占比高达80%,尤以在校学生和年轻爱好者为主。

“自2016年新馆开馆以来,成都博物馆通过60余场精心策划的展览,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公众观展素养,培养良好的观展习惯。”王立告诉记者,“展览火爆景况的背后,是深入人心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她看来,高涨的观展热情不仅折射出社会公众对中华文脉的探知需求,更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来到成都,对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关怀和指导,让我们每一名‘文博人’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振奋。”王立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更加坚定信心,要奋战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岗位上,努力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而不断奋斗。”

金沙遗址博物馆

赓续历史文脉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金沙遗址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发现宫殿区、滨河祭祀区、一般居住区、墓地、窑址等重要遗迹】

“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很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表示,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翠云廊古蜀道不仅反映了自古以来四川对交通要道的重视程度,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也有机串联起蜀道沿线的重要遗址。三星堆和金沙就是遗落在古蜀大地的璀璨明珠,在3000年后的今天也熠熠生辉。”朱章义表示,他们将通过实施好城市文脉传承和古蜀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成都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美丽金沙新的荣光。

朱章义介绍说,金沙遗址作为古蜀国发展的又一高峰,于2001年惊世发现,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发现宫殿区、滨河祭祀区、一般居住区、墓地、窑址等重要遗迹。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向前推到距今3000年左右。

“金沙遗址作为新世纪初的重要考古发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特色考古学在遗产保护利用和研究阐释方面的生动表达。”他自豪地感慨道。

朱章义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依托四川省区域文物保护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土遗址本体保护工作,努力建成南方潮湿环境下的全国土遗址保护示范基地;完善金沙遗址保护范围内的遗址监测及预警系统建设,健全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为三星堆—金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技术铺垫,推动金沙遗址高水平保护。

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坚持多样文明、多彩世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宗旨,以本届大运会为契机,积极推进与境外文博机构的交流合作,一方面继续打造好“世界文明”系列展览品牌,每年春节期间引进1项国外重磅大展,增进成都对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持续发挥好“古蜀之光”“四川地区古代文明展”等特色展览的文化传播优势,让金沙再次走向国际,增进世界对美丽金沙、天府成都的认识。

宝墩遗址

让大家更加了解

成都平原早期的历史

【宝墩文化从距今4500年延续至距今3700年,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川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总书记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专门提到了‘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对此感到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站长唐淼感触颇深。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从1995年至今,在成都市中心100公里范围内,陆续确认了8座新石器时代史前古城遗址。这8座古城组成的宝墩文化从距今4500年延续至距今3700年,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模式及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今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启了对温江鱼凫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对其开启5年的考古发掘。唐淼透露,温江鱼凫城处于宝墩文化偏晚期阶段,它处在宝墩文化向三星堆文化过渡时期,研究这个古城对于探讨三星堆文化如何形成具有比较直接的意义。“此次重启工作,一方面试图从文化层面解决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希望从国家形成和文明形成的层面,从城市发展、文明形成、国家出现的历程,去看宝墩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成都平原文明化的路径。”

在研究方面,唐淼表示,宝墩文化从2009年开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工作以来,已经陆续开展了13年的考古发掘。今年他们将系统开展宝墩文化13年来考古工作的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把资料公布于学界,让国内外更多的学者能够从不同层面看到宝墩文化考古发掘的重要资料,也参与到宝墩文化和古蜀文明的研究之中,从不同层次理解巴蜀文化的发展和成都平原社会复杂化进程。据悉,该研究工作预计在3年之内完成,让更多学者了解到古蜀文明在三星堆这一高峰之前的发展脉络。宝墩遗址的发掘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板块,此次研究将在长江上游文明化研究领域发出成都声音。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每位文博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唐淼表示,宝墩工作站是一个新型工作站,它本身就有陈列展示功能,发挥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功能。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不仅要把考古研究材料变成考古报告,还要将其转化为公众可以直接吸收的考古知识,让大家更加了解成都平原早期的历史。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陈仕印 实习记者 王茹懿

--> 2023-07-30 王嘉 陈仕印 1 1 成都日报 c118345.html 1 守护好中华文脉让文物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