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30日

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和“五绿润城”行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成都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建设者、工作者一致表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将矢志不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夯实绿色生态本底

加强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

“以前龙泉山上植被覆盖率还不够高,林木结构单一,加上周边开荒种果情况较多,水土流失严重。但是,现在的龙泉山已经大不同了!”站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生态事业部部长冯毅无比自豪地看着青绿相连的山脉,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此次来川又再次提出关心关切,“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龙泉山,作为长江上游重要一级支流沱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成都熊猫分局综合部工作人员罗川杰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区域内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片区常年活动有野生大熊猫73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4%。“未来成都片区将继续统筹保护与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着力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罗川杰说。

“我已经在基层巡河的岗位上与河流朝夕相处了20余年,现在河边环境越来越好了,巡河成为一种享受。”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基层巡河工作人员张春和翻看着过往的巡河记录,曾经成都河流一幕幕的变化,他仍记忆犹新。“总书记多次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我们将加强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河湖绿色生态廊道。” 张春和说。

加快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巴山蜀水,秀美安澜。在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需要平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聚焦于此,成都有哪些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前不久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就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夜游锦江立足锦江特色资源禀赋,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市公园城市局绿道处处长吕奇说,随着打造向纵深推进,夜游锦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成为游客来蓉的必打卡地之一,也是彰显成都城市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在成都,处处可见。走进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生态沟渠、生态沉淀池、生态净化塘、景观绿地围绕着房屋,在这里,开窗即见水,出屋则向水。“此次总书记来川,牢牢挂念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做好水治理这一项,并努力创新村庄经营型模式!”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表示,依托千亩鱼塘、万亩果园和铁牛水乡小区,以及在水美乡村项目加持下,铁牛村得以实现以水添绿、以水带景、以水增收。

展现公园城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的感受,始终是中心。

近年来,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越来越多生态美景涌现,带给市民新体验新感受。“像人民公园这种与城市街道无界融合的公园,在成都还有很多。”行走在人民公园外,市公园城市局公园处处长吴江感叹,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这让园林工作一线的他信心倍增。“成都正在统筹建设各类自然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无界融合的公园体系,至2025年全市各类公园达到1700个以上。”吴江说,这些公园,装点了城市美景,丰富着公园城市的内涵,更让市民感受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先后专程看了翠云廊古蜀道和三星堆博物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度关切,而这两者攸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根脉传承。”望江楼公园主任王晓激动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他说,望江楼公园是成都市的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同样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集结地”。王晓说,7月22日起,公园古建筑保养修缮基本完成,正以全新的面貌试运营开放。作为成都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今的望江楼依然是无数成都人心目中关于家乡最温柔美丽的一分回忆,也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坚决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人民公园主任刘永忠见证了成都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向市民传递公园城市魅力,向世界展现公园城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建好公园城市示范区

建设好美丽的幸福河湖

7月,成都锦江南河段北岸经过修复整治正式向公众开放。“新区域整齐规范,环境好多了,在这里生活感觉一年比一年好。”68岁的刘忠新家住锦江边,越来越清澈、美丽的锦江让他欣喜。

“总书记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让我备受鼓舞。”作为锦江黄龙溪段治理的参与者,双流区黄龙溪镇镇级河长唐晓玎感受良多。“按照成都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要求,每月至少巡河三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尽量保持每日巡河的频率,因为黄龙溪作为锦江在成都的出境口,关乎着锦江成都流域水生态治理最终成果。”唐晓玎说,作为河长,她也有义务参与解决河流问题,未来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坚持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的综合治理,为建设好美丽的幸福河湖贡献力量。

在贾家中小企业园区检查完涉气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后,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斗又奔赴张家岩水库,巡查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成都东部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一山一江三廊多湖’生态保护格局,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高斗表示,与此同时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持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三岔湖等重点水体水质稳定达地表水Ⅲ类,局部Ⅱ类;扎实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绿色先进制造业体系、低碳清洁安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努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多维度全域增绿,深入实施“五绿润城”行动,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形成繁花似锦、季相丰富的绿化景观。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感振奋,尤其对‘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记忆尤深。”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玉常表示,目前成都正高质量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等重大生态工程,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我作为其中一员,也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参与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在城市格局之变中厚植生态本底,真正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为市民解锁了更多公园城市的专属体验,这是成都在生态文明之路上的实践之一。谢玉常以二环高架上的美景为例,介绍起成都在夯实绿水青山的绿色基底方面的工作。“广泛运用芙蓉、蜀葵、月季等本土经济花卉,依托城市街区营造高品质的生态雕塑、花境小品和立体绿化,增添城市色彩,彰显城市活力。”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公园城市推进处工作人员张麒则表示,将牢记嘱托、坚守初心,继续恪守让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的营城理念,以蓝绿空间为基础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推动三生空间相宜、城乡覆盖的四级公园城市空间体系构建成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绿道+”“公园+”“川西林盘+”等多场景价值实现模式,推动生态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生活优势等方面转化,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奋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公园城市的美丽新区画卷。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对总书记强调的‘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始终铭记,我们始终坚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扎实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成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加快普及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成网成势、显著增强碳汇功能、全面普及绿色生活。下一步,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作为首批3个近零碳排放工业企业试点创建单位之一,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决策,遵循国家政策导向找发力点,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减污降碳。”一汽丰田(成都)有限公司安全环境科科长杜彦卿说,公司已100%使用绿色电力,实现电力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4个小区均已启动近零碳社区的试点建设,通过安装多种太阳能设施、垃圾回收装置、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等方式倡导社区居民保护环境、低碳出行。“深刻领会到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基层环保干部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更强了。”锦城社区党委书记赵海艳表示。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鲁立文,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担负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和“五绿润城”行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现在的成都,出门见绿,推窗望山。成都建成区绿地率达38.54%、绿化覆盖率达4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4平方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PM2.5浓度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年均70天能够体会“窗含西岭千秋雪”胜景,从成都大运会主体育场向西北眺望200多公里外的四姑娘山依旧清晰;高水平打造“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现在的成都,生物多样,和谐共生。成都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市域国土面积的33.09%,龙门山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屏障功能逐步彰显,全市有高等野生植物3139种、占全国比例的10.08%,兽类114种、占全国比例的16.45%,鸟类533种、占全国比例的32.88%,两栖动物32种、占全国比例的6.21%,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现在的成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成都突出绿色低碳引领作用,高标准组建天府永兴实验室,构建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上榜工信部最新绿色制造“国家队”名单18家,累计入围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7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 李菲菲 魏捷仪 吴怡霏 白洋 张舟

--> 2023-07-30 1 1 成都日报 c118346.html 1 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