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7月31日

董和、董允,武侯祠文臣廊中唯一的父子

全国现有董和塑像的地方主要有两处,其中一处位于董和的故里——湖北宜昌枝江市董市镇。1992年,董市镇为董和塑像,该塑像现立于董市镇老正街码头。在董市镇水府庙大殿的南山墙上,还存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的题记;另一处存有董和塑像的地方,便是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将廊。

文臣武将廊是清代文物,位于武侯祠刘备殿前的东西廊内,东廊为文臣廊,供奉蜀汉的14位文臣;西廊为武将廊,供奉蜀汉的14员大将。在总计28尊塑像的原型人物中,有两对父子:董和、董允与傅肜、傅佥。董和、董允、傅肜三人列文臣廊,傅佥则位于武将廊。其中董和位于文臣廊第6位,董允位于第10位。

三国历史上,父子两人同殿为臣的情况并不少见。魏国有夏侯渊、夏侯霸父子;蜀国有张飞和张苞父子,关羽和关兴、关平父子;吴国有陆逊、陆抗父子。但董和、董允父子在史书中却有独特之处——陈寿的整部《三国志》中,常常把兄弟子孙或后辈之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事迹之后,合为一传。董允作为蜀汉早期重臣董和之子,其事迹却没有记载在董和的传记之后,而是独立另述为一传,史学家称其为:“子不系父,可载别姓。”

董允之所以能做到“子不系父,可载别姓”,是因为他一生对于蜀汉的贡献不亚于其父董和。董允初入仕途,便深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刘备册立太子时,任命董允为太子舍人。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在《出师表》中陈书刘禅,他认为董允与费祎、郭攸之等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诸葛亮北伐时,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军北伐;而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由于郭攸之性格柔顺,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担当起来。董允为人刚正不阿,史书称其“正色匡主”,他常常纠正刘禅的不当行为。有一次,刘禅想要挑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便以“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为由严词拒绝,刘禅也无可奈何,此后变得更加畏惧他。董允还曾多次训斥宦官黄皓,他在世时,黄皓不敢胡作非为,其官位也仅仅为秩阶极低的黄门丞。

蜀汉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董允在世时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

--> 2023-07-31 1 1 成都日报 c118397.html 1 董和、董允,武侯祠文臣廊中唯一的父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