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随着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正式开赛,成都城北体育馆也换上了一套“新装备”:仅用2个小时,此前服务于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摇身一变”,成为武术散打比赛的擂台。
在7月30日武术套路项目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城北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为拆除武术比赛用场地和搭建散打比赛擂台而忙碌着。据悉,为贯彻简约办赛理念,本届成都大运会将有多个场馆会因赛程需要进行内部功能的转换,而城北体育公园是最早完成“转场”的场馆。
怎样在短时间内实现场馆功能的转换?更换场馆竞赛“装备”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如何确保场地在赛间的使用安全?对此,成都城北体育馆武术场馆中心竞赛服务部副主任刘凌琳进行了“揭秘”。
要在武术套路项目比赛结束的当天实现快速“转场”,其转换难度和实操精度可想而知,刘凌琳也直言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这一套流程的完成也颇具挑战:“散打台有大大小小200多个扣件,(武术)套路(场地)有100多块板子,除了板子以外,还有魔术贴、边角、面单等,所以我们的难度之一就在于组件的数量庞大。”
“(散打台)安装也并不是简单地拼装,整个流程都很复杂。”刘凌琳提道,由于套路比赛使用的地板有凹有凸,拆除时需要工作人员很细心,同时还需要通过熟练的操作提高速度。
7月30日17时36分,套路比赛用地毯开始拆除。18时05分,散打台钢架构组件开始安装。从前一个场地的完全拆除到后一个场地的开始搭建,整个过程仅用了半个小时。与场馆工作人员一同开展转场作业的刘凌琳此时仍未停下手头的工作,她一边协助搬移着各类部件,一边同团队商量调整赛台的“准心”、角度,把控着每一个小细节。此时她满头大汗,声音也稍显嘶哑:“在6月的演练中,我们整整花了5个多小时。在多次的延伸、沟通、协调和优化改进下,现在,我们能用最少的人工和更快的速度来实现换场。”
侯天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