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总部位于成都的企业上榜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刷新了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新纪录。
自2021年开始实现“零”的突破,到2022年打破市属国企“零”的纪录,再到2023年增至4家——不到三年时间,成都总部企业相继登上世界500强榜,并接连实现新的突破。面对全球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成都的上榜企业逐年增多,这是为什么?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强”在哪儿?
维度1
厚植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澎湃动力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也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要回答上述问题,不妨从民营经济活力、产业建圈强链等维度来观察。
“为什么是通威?”8月2日,2023年世界500强榜单揭晓,财富中文网很快就发出了这样疑问,既体现了全球对成都企业的关注,也说明了成都企业上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10多年前,大家都还不敢想,下一次转型谁能执其牛耳。今天,中国的产业参与者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制造在推动全世界的能源转型。”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如此说。
如今,通威集团已发展成为深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在新能源主业方面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榜上另一家成都本土企业,新希望集团早在2021年就率先打破了成都和四川没有本土世界500强企业的“零”纪录,登上了《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透过榜单可感受到的是,成都民营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活力。一直以来,成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致力于培育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今年1月28日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再部署、再动员。成都12345亲清在线上线,平台创新集成了12345助企热线、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见四大企业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
伴随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2022年成都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156.8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48.8%。而今年一季度成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70.3亿元,同比增长4.6%,占GDP比重达50.7%,占比较2022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维度2
建圈强链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崛起
产业兴,城市强;城市强,企业旺。此次通威集团首次登上世界500强,其背后则是成都的一个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近年来,成都坚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顺应产业发展趋势,2021年成都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瞄准高能级链主企业,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光伏产业所处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通威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如今,通威加码布局全球领先的高效电池和组件,助力推动成都光伏产业建圈强链。“成都市已经形成全球现在最主要的一个生产基地,拥有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土壤。”刘汉元用通威的发展举例说,2015年通威在成都双流建设第一个电池片工厂,如今通威已经在双流、金堂、眉山等地均建设了基地。今年来,通威更是在金堂基地和双流基地加码光伏组件。
在成都,通威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成都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这家“超级工厂”在成都链接千亿产业,带动着整座城市的光伏产业链加速发展。同时,还以技术合作、参股参投、产业带动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链属企业来蓉投资,共同打造成都千亿光伏产业集群。
在通威看来,企业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在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支持,并使企业在本地形成聚集发展的良性协作关系。比如,金堂基地的电池片会销售给产业链下游的组件企业,这些企业对电池片进行串并联拼装后,再运用到不同的场景进行发电。
另外,连续两年上榜的蜀道集团、成都兴城集团,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营业务延伸产业链;成都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新希望控股集团,产业类型是相对传统的农业。在日前公布的成都新一批链主名单中,新希望集团入选成都市都市农业产业链链主企业。
观察
4家世界500强背后
成都每天新增超1860家新企业
荣登世界500强榜,不仅代表了一家企业的实力,也彰显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回看成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诞生历程,2021年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打破市属国企“零”的纪录,2023年扩容增至4家。这说明成都既是世界500强企业青睐之地——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315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成长沃土。
而事实上,在世界500强企业“顶天立地”的同时,培育催生的中小企业也“铺天盖地”。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较2022年同期增加超1万户。这意味着,每天成都有超过1860家新企业诞生。
日前,工信部公布第五批拟入选“专精特新”企业名单,86家成都企业上榜,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8家,居全国第八、副省级城市第五。在资本市场,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45家,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在“制造强市”的奋斗目标下,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成都持续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中,成都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提出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围绕“链主”企业创新协同、生产配套等,梯度打造“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创新型企业集群,对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先进区(市)县进行激励支持。
此外,《成都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指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累计培育10000户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成都将激励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我们将深入培育一批品牌企业,持续深化领军企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培育更多企业冲刺‘中国企业500强’‘世界500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音
《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区总代表褚丽:
成都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沃土中成长
在最新出炉的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4家成都企业上榜。成都企业何以如此抢眼?昨日,记者现场采访了《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区总代表褚丽。
世界500强,既是企业发展的标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三年时间内,从0到4,成都企业的表现实属不易。“这显示了成都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都整体经济实力。”褚丽表示,成都能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从0到4的突破,主要得益于成都在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从而实现从0到4的突破。
褚丽进一步分析指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另外,成都还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成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特别是在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成都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营商环境方面,成都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开办企业、注册资本、办理建设手续等程序,提高办理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成都还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成都积极打造城市品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来成都投资和发展。
分析今年榜单,从地域分布上看,世界500强企业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征。超过一半的中国世界500强企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数量占比超过50%,头部效应明显。凭借4家上榜企业,成都在世界500强城市版图中表现突出,是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的区域。“相信成都未来会有更大的潜力,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褚丽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