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遗产
成都大运会体育场馆
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的只有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仅在2022年,大运场馆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
教育遗产
成都大学运动员村
“村校合一、体教融合”的模式是成都大运会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创新探索。大运村赛时直接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提供住宿、餐饮、医疗、咨询、会议、休闲和商业等服务。赛后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百分之百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遗产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大要求,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统一,推动城市东西主轴线、成洛简快速路、成龙简快速路和大运村至东安湖体育公园直连道路等交通枢纽和城市干道的建设。高质量打造了一环路市井生活圈,顺利完成2000余个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项目。先后对十陵大运村片区、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等15个片区实施了风貌的集中整治。
发展遗产
带动赛事名城高质量发展
先后成功申办了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乒赛、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23年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吸引成都大运会赞助企业安恒、滴滴、科大讯飞等落户成都创业发展。近三年来,全市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44.5%,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005亿元,增加值达到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59%和79%。
资料来源:成都发布——8月4日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