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8月09日

能不忆成都?“蓉宝”与世界的美好相遇

上接01版

中华文化与世界盛会的相遇,展现的是“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文明盛景,亦是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

赛事为媒,文化唱戏,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之初起,就始终镌刻着中国印记、体现着中国特色。

赛场内外,中华文化标注出深厚底蕴,中国特色融汇出别样精彩——

听中国,在男子太极剑项目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不约而同选择中国风音乐作为配乐——日本选手选择的是《梁祝》选段、阿尔及利亚选手选择了《仙剑奇侠传》影视插曲、文莱选手的配乐是《我爱你中国》……耳熟能详的音乐,配上传统的武术,拉满了成都大运会的中国风。

看中国,上午身着带有川剧变脸元素的泳衣,英姿飒爽;晚上穿上以大熊猫“花花”为元素参考设计的“大熊猫战衣”,率队夺金——在成都大运会游泳项目的首个比赛日,“蝶后”张雨霏的亮相让世人印象深刻,成都元素与泳池“霏鱼”实现了梦幻联动。

知中国,当夜幕降临,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热闹非凡。这边,法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穿上汉服,感受中国古典服饰韵味;那边,南非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坐在中医问诊台前,体验“望闻问切”……每天都会有56场非遗技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

从比赛现场到大运村、从配乐到服饰、从展示到体验,中华文化之美与竞技体育之美,在成都大运会竞相绽放、交相辉映。

中国风、巴蜀韵、成都范,中国特色点亮大运盛会,这是对“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当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华文化愈发历久弥新。

人们难忘——开幕式上,川剧变脸方阵披着金色斗篷、踩着“川剧念白”混搭赛博朋克风格的节奏登场,20秒变出12张脸,最后一张脸竟是“花花”,传统地方戏曲以崭新形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成都与世界相遇,中华文化始终敞开怀抱。

世界记得——“蓉宝”在这个夏天成为新晋“顶流”,“变装蓉宝”系列更是火到“每人限购一只”。“蓉宝”们不仅穿上了国风汉服,还穿上牛仔衣裤,东西方文化在成都大运会碰撞出精彩火花。

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特色,成都大运会不仅是全球大学生运动员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必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时代气息 万千气象

手持盛有奖牌和“蓉宝”的颁奖托盘,按流程送达颁奖嘉宾面前,待嘉宾取走奖牌和“蓉宝”后便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7月29日,在男子长拳项目的颁奖仪式上,三位特殊的颁奖司仪——“蓉宝”机器人首次惊艳亮相,为获奖运动员们送上奖牌。

这是竞技体育史上首次由机器人给运动员颁奖,也是成都大运会的一大亮点。在成都大运会上万名赛会志愿者中,有着与吉祥物“蓉宝”同样萌脸的“蓉宝”机器人,是“最特殊的服务生”,不仅能急救、颁奖,还能提供翻译、导航、讲解等服务,可以说是又酷又萌。

“科技感”,三个字,是成都大运会带给与会者最强烈的感觉之一。

对波兰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玛丽亚·齐赞斯卡来说,最科技的体验莫过于“3D照相馆”。“手办实在太逼真了!”在收到生日礼物——一个3D打印的迷你版自己后,她第一时间通过视频与家人分享了喜悦,“谢谢成都给了我一个永生难忘的生日礼物。”

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大运。成都大运会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运用超过170项技术产品,科技创新带来了随处可见、真实可感的智能、便捷与高效。

开幕式上,科技艺术交融。开幕式地面没有使用LED屏幕,而是以投影技术在地面打造了一个超级大屏幕,运动员入场仪式上绚丽的“锦绣之路”就是投影而来。

赛会服务,无人驾驶出行。大运村内,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巴士,为运动员们提供固定线路的接驳服务,出行体验极富未来感。

大运场馆,绿色高效运行。成都大运会篮球项目的比赛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配备了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实现整个场馆节能15%左右,削减60%的运维人员成本。

“绿色、智慧、活力、共享”——这是成都大运会的办赛理念,浸润着城市气质,彰显着时代气息。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并邀请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走出赛场,运动员们深入城市。

捷克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帕维尔·谢巴尔、罗妮卡·谢巴尔兄妹第一次见到了真的大熊猫;泰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翁巴达那吉爱上了成都美食,比赛结束后就要去“品尝正宗地道的火锅”……阿塞拜疆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运动员阿卜杜拉耶夫·法赫里表白成都,“是我见过最美的城市之一。”

走入赛场,成都市民共享赛事。

“雄起!”“巴适!”大运会期间,极富成都特色的助威声响彻每一个场馆,万千市民一起参与这场“家门口”的盛会,一起见证青春的活力、体育的魅力;成都还特别推出“关爱计划”,邀请部分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观赛,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致以最真挚的感谢……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成都式幸福的切片数不胜数,而成都大运会无疑是其中最新的一块。

成都大运会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扇窗口,映照出城市气质,更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生机盎然、活力无限、幸福美好的万千气象。

青春风采 共赴未来

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31名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盘,这其中,就有当年的“敬礼娃娃”郎铮。

15年前,3岁的郎铮在地震中获救,他举起右手致敬解放军,如今,这名少年擎举火炬,脚下生风,在他身上,深切诠释着“少年强则中国强”。

7月29日,成都大运会武术比赛的首个比赛日,功夫小子曹茂园以一套行云流水的南拳套路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成都大运会首金。

从起式到结束,这套拳仅用了1分33秒。但这背后,是20余个寒暑的苦练。热爱与坚持,让曹茂园实现了“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魅力”的梦想。

8月4日晚,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国选手吴艳妮以12秒76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银牌。这一成绩也让她直通梦想中的下一站:巴黎奥运会。

这位热力四射的川妹子,习惯在胸前比出爱心的形状,那里是一面鲜艳的中国国旗。她说,“欧美选手实力比较强,但是我自己也不差,遇强则强。”

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刚健自信……洋溢在成都大运会赛场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当“Z世代”走进这场盛会,我们看到的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创造未来的希望。

“能亲身服务大运会,我终于实现了梦想!”四年前的夏天,得知大运会将在成都举办,熊奥翔就把成都作为填报高考志愿的首选地,最终被西南财大录取。经过层层选拔,他成功入选赛会志愿者。在服务大运会的同时,他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交流交往,缔结友谊。

像熊奥翔一样的“小青椒”,还有2万余名,他们来自35所在蓉高校和115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青椒”谐音“青交”,即青年交往,从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到观众指引,再到沟通联络,志愿者活跃在大运赛场的每个角落,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见证荣耀绽放,诠释志愿精神。

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新入驻志愿者服务组织6300余个,较筹办大运会前增长190%。他们为大运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更践行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体育精神故事、成都发展故事的使命。

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赛场内外,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大运英雄,每一个追梦者都是时代骄子。

“中国队的护肩我很喜欢,就问她是在哪里买的,她竟然把自己的送给了我,我也把我大学所在地的吊坠送给了她。”

女子反曲弓个人赛上,美国队华裔选手吴沛琳与中国队的李新鑫交换了徽章,在合影里,两个人的笑容都是“甜甜的”。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一枚枚小小的徽章,在五洲四海的运动员们手中传递。与徽章一同闪耀的,还有真挚的情感和热忱的内心,这让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变得更近。

“心连心”还有更具象的表达——艺术体操现场,个人全能比赛结束后,所有选手在等候区携手比出一连串爱心,那是对教练、组委会、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的感谢,也是团结合作、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

此次成都大运会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明、不同肤色的6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从选手过生日的千人大合唱到现场求婚的集体祝福,再到选手之间的互相鼓励……无数人的梦想交织于此,让蓉城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与色彩。

透过成都大运会,中国青年闪耀世界舞台,日新月异的中国也吸引着更多世界青年来到这里。

当青春大运与青春成都携手,体育赛事的“圆梦”特质已经远远超出了成绩本身。

盛会落幕,但青春、团结、友谊的故事,将继续由青年一代书写。

未来的世界,关系到每一名青年的前途命运,更取决于每一名青年的拼搏奋斗。

梦想永远明亮。青年有志,国家有望。亿万青年点亮梦想,必将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汇聚希望之光。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一定能够走向共赢共享、互尊互鉴的美好未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马玉宝 刘金陈

--> 2023-08-09 1 1 成都日报 c118794.html 1 能不忆成都?“蓉宝”与世界的美好相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