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主变高压侧接头A相42.5度、B相43.1度……”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当天,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保障支援团队状态检测组郭卫卫、温日永、刁兴逸正携带红外检测仪,对成都某重点220千伏变电站进行测温测负荷工作。
和北京相比,成都的湿度更高,室外高温叠加室内设备散发的热量,让整个屋子如蒸笼一般,闷热难耐。此时,三人早已浑身湿透,像淋了一场雨似的,却丝毫没有懈怠和放松,目光聚焦在每个间隔的测温点。“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四川电力千里驰援,这次成都大运会,我们也必定鼎力相助,这就是兄弟情谊!”郭卫卫说。
北京电力驰援成都大运会
7月13日16时,蒙蒙细雨中,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保障支援团队应急发电车组长途跋涉近2000公里,历经70多个小时抵达成都。随队而来的包括一台套3000千瓦中压发电车和2台1000千瓦低压发电车。其中,3000千瓦中压发电车是目前该公司功率最大的发电车,一小时就可以发将近3000度电。
“为做好大运会电力保障工作,我们提前对保障车辆进行了专项维保和检查,精心选派12名发电车专业技术骨干,提前了解各保障点位具体情况。”应急发电车组组长李炜说。到7月19日,该公司保障支援团队的63名队员和保障装备全部到位,迅速投入各个岗位的工作,“我们的人员一共分为综合保障组、保电专家组、设备运检组、状态检测组、应急发电车组和客户侧保障组六个组,保供电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支援保障队队长张心阳说,队员们与其他省市电力支援团队共同配合本地兄弟单位协作开展保供电工作。他告诉记者,在此次保供任务中,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尽遣精英,可以说战斗力极强,经验极为丰富。
携手成都奋战保供一线
“这里风景如画,市民热情好客,巴适得很!”保电专家组成员陈晓彤用现学的四川话表达了对成都的喜爱。作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支援团队中唯一一名女性,她主要负责系统监测运营、大负荷测试及保护装置校验等工作。
6月27日,陈晓彤提前一个月便抵达成都,全身心投入到保电专家组的各项筹备工作中。短短的10余天里,她先后前往20多个保障场馆开展现场评估。大运会期间,她顶着酷暑,反复奔波于电力保障指挥调度中心和各个场馆,“成都的同事们工作效率很高,我们虽相隔千里,却一见如故,不仅配合默契,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距离开幕式仅剩2天时,“00”后的成禧龙和同事王海鹏在巡视保障过程中,发现设备间内变压器电压表显示电压值超过正常范围,于是进一步开展检查,并向成都公司反馈,最终,电压成功降到正常范围。
十七省市供电保障队驰援成都
据了解,成都大运会期间,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供电保障队伍来到成都进行支援,确保重点场所用电可靠。
去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网四川电力公司也派出五辆发电车和技术骨干人员,前往北京参与保供电任务,为北京冬奥会安全稳定贡献了一分力量。“去年国网四川电力的兄弟们千里迢迢来京为冬奥会作供电保障,非常感动,现在换我们与四川兄弟们一起保障大运会的供电可靠,大家感觉很荣幸!”队员李双印激动地说。
作为经验最为丰富的一支队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大运会供电保障队在整个大运会周期先后派遣了13批次技术骨干参与方案制定、设备评估、应急演练等。保电专家组组长张毅告诉记者,经历各种重大保供电任务,该公司总结出一套“一站一案、一线一案、一户一案、一岗一案”的组织体系,“这次,我们也把这个方法与成都的兄弟单位进行了分享,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帮助。”
“这次并肩战斗,来日还有相会之时。即将离开,也要感谢兄弟单位对我们的支持与配合,能为成都大运会保供电出一分力,也是我的荣幸!”王月鹏说。
张笑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甦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