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在筹备、举办的过程中,成都始终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并举,将大运会的举办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推动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作为一场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成都大运会的核心是“办赛”。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以赛区为单位,实行场馆中心负责制,49个场馆中心,参与大运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人员数以万计。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竞赛部有一份“竞赛场馆中心核心团队人员通讯录”,这份名单涉及场馆中心的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监督执行、交通保障、人力资源及志愿者服务、安保、信息、医疗、媒体服务等方方面面,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细数,进入这份“通讯录”的一共有1049人,他们或是场馆中心的统筹者,或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在他们的安排下,14个赛区、49个大运场馆运转有条不紊,赛事组织、举办精彩纷呈。
上千人的竞赛核心团队,有多少是赛事举办的体育专业人才?数以百计!记者从成都市体育局获悉,2018年至今成都市体育局一共选派局系统200余名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等下沉各竞赛场馆中心,全面参与赛程编排、器材管理、计时计分、比赛执裁等各项竞赛组织工作,切实推进成都大运会各项赛事工作。
随着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国际、国内大赛的不断举办,近年来成都培养了人数可观的专业赛事人才,下属各运动管理中心的办赛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锻炼。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市体育局的统筹指挥下,下属各运动(管理)中心分工明确,全面参与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一个单位担负一项或数项成都大运会竞赛组织服务工作。如城北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广泛分布在武术、跆拳道、击剑等项目,猛追湾游泳场的工作人员则在游泳、跳水、水球等几个项目担当主力,成都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工作人员广泛分布在体操、艺术体操、羽毛球场馆……自7月中旬成都大运会进入举办冲刺开始,他们以场馆为家,为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着成都体育力量。体育系统专业人才的参与,也为成都大运会竞赛组织的高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