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8月21日

绿色发展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本报评论员

过去一周,围绕“绿色”这一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创新与实践正持续落地。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号令。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深切厚望和殷殷嘱托。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绿色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

8月19日,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市总河长施小琳深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沱江金堂段开展巡林巡河工作。她指出,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担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使命责任,深化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全力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加强岷江、沱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成都,绿色发展不断结出硕果——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171天,同比去年增加9天;全市114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100%;今年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力争超2600亿元……

纵观全国,“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一共识,也在各地化作人们的亲身实践与切身体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8.1%,“微笑天使”江豚数量止跌回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法院联合签署西江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协议,按照“流域一体保护、资源信息共享、依法高效务实”工作原则开展司法协作,让生态环境“协同共保”的多元共治格局逐步完善。

杭州推出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厦门挖掘“山—海—湖—岛—城”生态资源优势,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建立无废城市,让垃圾变废为宝,江苏无锡绿色转型之路的触角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之美是中国大地上最美的景色之一,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解。

当下的中国,正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中,将“美丽中国”名片擦得越发亮眼。

--> 2023-08-21 本报评论员 1 1 成都日报 c119283.html 1 绿色发展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