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8月30日

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池勇 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青白江区作为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提出的“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殷殷嘱托,主动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市战略中找定位、强担当,全力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平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营造更高水平开放环境,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高质量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全力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平台。坚持全球视野拓展通道。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通道达12条,链接境内外城市135个,累计开行国际班列2.3万列、中欧班列(成渝)2.6万列,开行量保持全国领先,为四川打造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奠定基础。突出开放功能建强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战略平台优势,建成投运集装箱共享基地、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多式联运中心等功能项目,年吞吐能力达200万标箱。建成投用国际贸易产业园、34个国家(商品)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贸易往来目的地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8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班列服务全国超1万家企业。注重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大力促进成渝双核联动联建,聚焦擦亮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务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合作事项,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充分发挥国际陆港辐射带动作用,围绕落实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与广汉现代物流、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上下游合作,协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

高水平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全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以圈链思维优化产业顶层设计。坚持把“经济通道”转化为“通道经济”,立足全面开放优势,提出构建以新材料、新消费、新能源、国际供应链、装备制造、都市开放农业为主的六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中试产业两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打造具有青白江特色的“6+2”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陆港优势,加快建设国际供应链经济重要承载区,今年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63.9%。以创新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贯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小试中试、产业孵化、生产制造”全链条中试产业生态,以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各类技术创新平台42个,推动5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利用,带动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和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工程,依托华为、SAP等头部企业积极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前瞻布局元宇宙产业,签约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元宇宙数字文化产业园,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产业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模式,引入蜜雪冰城、茶百道等链主企业发展新消费产业,不断强化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高标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全力营造更高水平开放环境。深化制度创新夯实保障。积极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形成改革创新经验成果116项。深化“智慧陆港”建设,实现海关、班列及场站间数据集成交互,创新落地“智能云分流”“内陆综保区通关一体化”“车边直提”等模式。完善公服配套优化品质。先后引入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市实验小学合作办学,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办医。优化提升万达、美程、水街等城市商圈,加快推进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城厢临港未来公园社区等项目建设,投入2.5亿元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1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景观品质及服务功能,厚植公园城市本底。强化智慧治理提升效能。深化“智慧蓉城”建设,全面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和先进技术迭代,形成态势呈现、风险预警、高效处置、情况反馈的工作闭环。健全“微网实格”体系,“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实现标准化、实体化运行。完善源头治理、源头化解、源头处置长效机制,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持续构建。

--> 2023-08-30 1 1 成都日报 c119751.html 1 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