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身心症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迷茫等。那么,同学们该如何从假期生活中迅速调整心理状态,快速适应新学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都预防医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郑俊华给同学和家长开出了一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学生篇:尽早开始调整生活习惯
郑院长说,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同学们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她说,在近两个月的假期里,不少同学放飞自我,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大家要及时将作息时间、就餐时间、学习时间等逐渐调整到正常的状态,更要减少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尽早开始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在学校能有最佳的学习状态。
同时要制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目标需循序渐进,不宜过大、过难,同时将目标细化,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只有找准了新学期努力的方向,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内驱力,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注入动力与激情。
她提醒同学们,如果感到心理波动,出现焦虑、紧张的心情,不要着急,这种现象很正常。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即将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大的落差而导致的。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在校学习的作息计划表,管理好在开学前这段时间的休闲、学习和睡眠等。
家长篇:关注孩子情绪并积极开导
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开学综合征”,该如何调整,这不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也应参与其中。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波动并积极开导。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家长也可和孩子一起把假期生活“放电影”式地回放一遍。通过对假期生活的“复盘”,分享收获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同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余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