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学年开学第一天。青白江的孩子们带回校园的不仅是元气满满的精气神,一份份项目化、探究型、创新型暑期劳动作业更是精彩十足:厨艺比拼、木工制作、植物养护、文创设计、公益服务……孩子们在暑期里体验劳动之乐,发现生活之美,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近年来,青白江区深入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全学段课程改革为支撑,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抓手,固本强基、守正创新,绘制新时代劳动教育推进路线图。区域各个学校在按质按量开好劳动课程的同时,不断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
巨人树幼儿园
节庆文化为劳动赋能
打结、编花、系扣,孩子们灵巧的小手上下翻转,不一会功夫,一条条漂亮的五彩绳完成啦,好看又吉祥。成都市青白江区巨人树幼儿园(以下简称“巨幼”)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感受中华传统节庆的芳香绵长,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体+二维”开发资源
近年来,巨幼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探索传统节庆文化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一体+二维”“横向+纵向”“维度+要素”“先支持+全投入”等形式,建构起以传统节庆文化教育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劳动教育更有中国温度、文化深度和育人效度。
依托“传统节庆文化”这一载体,巨幼挖掘园内与园外两个维度的劳动教育资源,依据“联结生活经验、注重操作体验、涵盖五大领域”的原则,将园内场所、设施、劳动工具等进行重新规划,创设了自然生态的“三园”、挑战童趣的“一院+N个区”等劳动实践场。对于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本土文化等资源,巨幼也进行了认真整合,利用四季时序的轮回巧接节庆文化,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中助推幼儿劳动经验、劳动品质交互递进,增强幼儿对节日和生活的理解,感受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和核心意蕴。
“横向+纵向”架构目标
依照“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三条劳动教育主线,巨幼根据幼儿年龄纵向架构劳动教育目标,借助幼儿园作息时间横向创设全息式活动场景,培养幼儿“为己——为他——为社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在巨幼,经常看到小班孩子锻炼自己吃饭、穿衣脱袜,中班孩子学习整理玩具、清洗杯盘,大班孩子轮流做“小小值日生”……在友爱互助的氛围中学会服务自我、服务他人、服务集体。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态度与情感、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智慧与创造”三个维度。巨幼把传统节庆文化筛选过滤、元素整合、综合审议,形成“节庆故事、节庆饮食、童谣谚语、艺术体验活动、民俗体验活动、农耕活动”六大要素,与劳动教育“三维度”深度融合,建构起由劳动教育“骨架”支撑、传统节庆“血肉”填充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巨人树幼儿园以节庆文化为劳动赋能,流动其间的是生活与智慧的相互成全,指向未来的是能力与品格的生动诠释。
华严小学
多彩劳动育阳光少年
教室变身“大厨房”,全班孩子兴奋地跟着家长志愿者学习烹饪蛋炒饭、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青白江区华严小学的劳动技能家长课堂之美食课成为同学们的最爱,大家一边吃一边欢呼“自己做出来的饭菜就是香”。
家长课堂别样精彩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为推进劳动教育更接地气,学校统筹家长资源,创设了劳动技能家长课堂,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进校进班,发挥自己特长、讲解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共同传播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以此形成新形势下家校合力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授课内容先从烹饪美食开始。学校编制了相关实施方案和授课流程,并根据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确定12道特色菜谱。家长们积极报名参与到美食课教学中,纷纷在课堂上拿出“绝活儿”大显身手,从食材挑选、制作过程以及饮食健康等不同方面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孩子们在互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简单厨艺,还明白了“光盘行动”的意义和餐饮礼仪的要求,成长为会生活、讲文明的“小能手”。目前,劳动技能家长课堂的内容已经拓展到收纳整理、缝纫织补、家电维修、花艺制作等方面,家校协同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农耕润心 助力成长
前不久,华严小学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晓耕圃”开展了一次集体农耕活动。田埂上,全校师生认真聆听农业辅导员的插秧讲解,随后有序领取秧苗,卷起衣袖、脱去鞋袜、挽起裤管,下田体验分苗插秧的艰辛与快乐。师生们还观看了插秧机作业,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望着水田里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同学们更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学好本领,将来投身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圃”指没有围墙的菜地,也寓意着劳动教育不仅仅在学校,还有广阔的田园。孩子们在“晓耕圃”和老师一起体验整地作畦、松土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丰收采摘等劳动过程,在天地之间感受劳动之美、领悟勤劳致富的农耕文化。学校还整合社会资源,与周边的乡村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开展农业生产劳动体验活动。课堂的边界被打开,学生在更广阔的“土壤”里扎根、发芽、成长,学习能力、态度情感与劳动价值观都在实践中得到锻造和升华。
人和学校
劳动要多精彩“柚”多精彩
青白江区人和学校“柚香园”里,师生们栽种的柚子树结果了。沉甸甸的柚子化身为孩子们课堂上的好伙伴:语文课上写它的生长、数学课上算它的重量、美术课上画它的模样……柚子特有的香气合着劳动丰收的喜悦,溢满整个校园。
创建基地“柚”爱心中
早在2016年,学校就结合山区的地理特点和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规律,在校园中心地带打造了四亩花园,创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柚香园”,开展以沙田柚、蜜柚为主的种植养护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劳动创造温情,馨香自己、芬芳他人。
学校按标准配齐配足劳动工具和种植材料,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在“柚香园”获得一块“责任地”,统一悬挂标志牌,在老师带领下开展柚子树的栽培养护活动。从幼苗管理、中耕培土、合理追肥到整形修剪、采摘果实、分拣装筐……师生们不断收获柚树成长的惊喜,也时常发现新的问题。当察觉化学肥料会降低柚树的开花结果率时,大家不断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将易腐落叶培育成为有机肥。如今,“柚香园”种满了100多棵柚子树和30多棵桂花树,成为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这里装满了他们成长的趣事。
特色课程 “柚”伴成长
依托“柚香园”,学校构建起具有山区校园特色的“1354柚伴成长”劳动教育课程——“1”是指每年新进教师和新生班级都要到“柚香园”栽种一颗小苗,认养一棵柚树;“3”是指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格局;“5”是指“柚伴成长”的五大子课程(柚子栽培课程、柚子学科融合课程、柚茶烹饪文化课程、“飞针走线、柚皮有画”社团课程、柚子采摘文化节课程);“4”是指四维度劳动课程评价体系。“柚伴成长”劳动校本课程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知识、生成经验、提高素养,感受生命旺盛成长的力量,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的含义,实现了新课标下的跨学科融合发展。
学校还注重强化科研引领,针对劳动教育开展多项课题研究。目前,课题《校园柚子文化特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立足课程标准、聚焦课堂教学、突出课题研究,以“柚伴成长”劳动课程带动其他劳动活动的开展,人和学校构筑起劳动教育的新样态。
陈茵/文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