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9月06日

什么是“第二课堂”?

杭行 纪志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曾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成都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相关指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第二课堂育人的潜能,让广大青年在第二课堂的生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第二课堂,也被称为课外教育或拓展教育,是指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学生兴趣与学校资源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是对第一课堂学习内容的重要补充。

“学而”工作站是成都大学商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效能的集中体现。通过组建金牌导师团、朋辈益友团、资助育人团、阳光心灵团和生涯规划团5个团队,将专业课金牌导师、学院优秀辅导员和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招募到“学而”工作站开展工作,在思想政治引领、学科竞赛培训、学习资源分享、扶危济困助学和生涯规划发展等方面为商学院学子提供帮助和指导,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而”工作站是成都大学推进第二课堂“竞赛+”育人模式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大学商学院着力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用”育人模式改革,通过第二课堂打造“竞赛+”模式,促进“双创”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的创新训练计划获得国家级立项45项,省级立项108项,校级立项375项,参与人数突破了10000人次。学院在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讲座、指导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合作项目、实地考察、行业研讨等形式,将学生引入真实商业环境,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人才培养的“新引擎”

成都大学商学院推动的“竞赛+”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明显提升。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一成功实践折射出了许多第二课堂育人的先进经验。

一是基层团组织焕发引领伟力。学院团委学生会成立科创、“双创”学研等部门专职负责学科竞赛组织工作,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培训与经验分享会,让更多同学通过基层团组织了解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进一步发挥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号召作用。

二是媒体技术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中心通过官微、官网进一步宣传学科竞赛成果、分享学科竞赛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活力;同时依托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社交平台向学生传递竞赛动态,调动了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新媒体参赛人数已突破10000人次。

三是专业学生社团注入新活力。成都大学ERP协会是挂靠于成都大学商学院的校五星级社团,历史底蕴丰厚,秉持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办会理念,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各种与ERP有关的学习、交流、竞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院依托成都大学ERP协会等专业性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沙盘模拟、竞赛训练等课外活动为“竞赛+”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注入了新活力。

四是导师培养制度造就传承有人。导师是引领人才成长的领路人。学院团委坚持从校内外深挖导师资源,用老师的经验和能力为竞赛团队保驾护航;建立“以问题为纽带、以案例为载体”的研训模式,开发培训项目和分享课程资源,让师资力量发挥最大效能。

五是实验实践平台磨砺竞赛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竞赛人才,就要践行实践出真知,让人才从实践中磨砺出来,增强了学院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增长了相关学科竞赛的能力与经验。

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

成都大学商学院所开展的以“竞赛+”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搭建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平台,正在探索建立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长效机制。

一是凝心聚力,激发青年担当。运用好“竞赛+”这个第二课堂育人模式促进广大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厚植家国情怀、践行“强国有我”目标为引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是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竞赛+”第二课堂开展的实践活动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途径。

三是增强素质,磨砺出彩青春。通过参加以学科竞赛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一次次竞赛让学生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梦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下一阶段,成都大学商学院将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因素,有计划地组织“第二课堂”,稳中求进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切不可盲目跟风发展“第二课堂”。二是要丰富教学形式,在课程中融入党在新时代发展经济的政策方针,努力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话题研讨、角色扮演、实战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三是要用好红色资源,通过参观红色场馆,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沧桑巨变,进一步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作者:杭行,成都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纪志耿,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2023-09-06 1 1 成都日报 c120141.html 1 什么是“第二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