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海关总署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包含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水果、植物种苗四大指定监管场地。待该场地获得批复并投运后,以上四类特殊商品可直接由天府国际机场入境,丰富了成都进口商品平台及渠道。
现代化智能设备安装就绪
通关服务安全而高效
指定监管场地则是指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地的设置规范,满足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需要,对特定进境高风险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查验、检验、检疫的监管作业场地。其建成投用,将为货物进出口提供安全而高效的通关服务。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位于天府机场国际货站查验区内,纳入天府国际机场控制区和国际货站海关监管范围,由成都海关监管,四川省机场集团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检疫处理场、查验和储存区、信息化处理中心、待检和扣留区等基础设施。
9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货运区,看见一座座宽敞而明亮的建筑物错落有致,一套套崭新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已安装就绪。这里建成了6.2万平方米的国际货站、1.3万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1万平方米的查验中心。
运输成本变得更低
进口美食更新鲜实惠
“此次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专家组现场验收,为成都天府、成都双流两场齐驱并进打下基础,为货物进出口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口岸功能和服务保障能力,助力扩大对外开放。”成都海关所属双流机场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曹建瑶表示。
曹建瑶介绍说,今年3月,成都的所有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已转场至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天府国际机场具有较高的客运航班腹舱带货能力,加上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企业进出口货物搭乘航班的选择性更多,货物运输时效也会相应提升,运输成本会变得更低,通过成都航空口岸进口特殊商品,特别是生鲜产品将更加便捷,而摆在市民餐桌上的进口美食也会更加新鲜、实惠。
“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通过现场验收,为特殊商品在天府国际机场‘进得来,通得过,转得出’提供了国际空运保障能力,与双流国际机场形成功能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扩大辐射能力,有利于航司对客货市场协调布局,激发航司航线布局积极性,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四川省机场集团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承毅说。
延伸阅读
成都航空枢纽货邮吞吐量 今年有望达70万吨
天府国际机场按照复合型国际枢纽机场的目标打造航线网络,目前已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48条,其中客运航线40条,货运航线8条。截至8月底,天府国际机场的国际地区航班累计起降8522架次,累计完成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116.21万人次,累计完成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3.25万吨。
来自四川省机场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都航空枢纽客货运生产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今年前8月,成都航空枢纽完成旅客吞吐量488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7.0万吨,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11.0%、11.8%,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1.0%、11.2%,全年货邮吞吐量有望迈上70万吨新台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摄影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