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9月08日

“金九银十”如何让消费的马车跑起来?

精彩观点

我国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总体推进的“深水区”,它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就能够推动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

用好数字技术,做到精准微刺激,避免消费刺激政策的大水漫坝。集合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和政府消费数据元,建立健全消费靶向刺激的科技化手段

以中秋国庆8天长假、双11购物节等为重要契机,集中举办线上+线下联合促销、赛事表演、新型消费体验等活动,激发消费者热情,释放成都“金九银十”消费潜力

编者按

以“经济复苏中的质量变革与合作”为主题的中国质量(成都)大会指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消费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也是终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

“金九银十”是传统消费旺季,“十一”假期更是居民消费的高峰期。《锦观智库》与消费经济学会、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联合推出“高品质消费·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分别就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空间、释放旅游消费潜力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让高品质消费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如何让消费的马车跑起来?本期《锦观智库》采访了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

茅台+瑞幸:

跨界合作折射消费新特点

锦观智库: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比如,随着四川开展“蜀里安逸·乐购四川”等活动,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尤其是在“五一”、端午、暑假等节假日的带动下,餐饮、文旅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从统计数据层面观察,今年的消费复苏情况怎样?呈现出哪些特点?

毛中根:一是消费总量稳步提升,消费者信心保持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4万亿元,同比增长7.3%,消费总量保持稳定回升势头。中经数据的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

二是实物消费平稳增长,“奢侈品日常化”引发追捧。2023年上半年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达6.8%,实物消费增长提速趋势明显。化妆品、金银珠宝、家具、体育娱乐等较高层次实物消费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分别为8.6%、17.5%、3.8%和10.5%。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今年,不少快消品牌都推出了爆款联名,从可口可乐+大白兔、好利来+芭比,到Fendi+喜茶、肯德基+元气森林,再到近期刷爆朋友圈的茅台+瑞幸,这些联名产品引发年轻人竞相“打卡”。总体上,实物消费增长伴随着结构升级,实物消费发展面临有利条件。

三是接触性消费恢复分化,旅游消费仍待发力。2023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5%和6.6%。截至7月29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连续39天破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大盘。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趋势预测》,预计今年全国旅游总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达到55亿人次、5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和80%。美团数据显示,8月初一周成都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幅近140%,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幅超150%。总体上接触型消费出现强劲恢复势头,但出现分化,旅游消费、电影消费等还有较大的恢复和发展空间。

四是大宗消费回暖明显,汽车住房消费争相施力。乘联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市场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6月环比增长8.7%。

据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

五是线上消费平稳增长,新型消费快速发展。2023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同比增速13.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9个百分点,与之对应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17%。《2023年6·18电商节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今年6·18期间,选择在品牌店铺直播间和达人带货直播间购物的消费者分别占64.5%和55.0%。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美团平台在成都的数字人民币日均交易笔数环比增长51%,交易金额增长65.6%。

供给+需求:

补齐消费短板亟须顶层设计

锦观智库: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反弹的关键性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是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过,从全国各地近年来屡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来看,说明我国的居民消费潜力仍待挖掘。您认为居民消费的短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毛中根:我国居民消费的恢复和扩张受深层次的供需矛盾制约。比如,从供给端来看,信息、旅游、餐饮、文娱等消费正成为我国消费扩张的重要力量,但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管从内容、质量,还是从运营能力上来看均存在不足;从需求端来看,这几年人们的预期转弱,尤其是就业市场不景气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欲望的释放。

一是大宗消费潜力释放后劲不足。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呈现回暖态势,但也显露疲态。克而瑞房产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指出,今年6月一线城市整体成交245万平方米,同比有所下降,但上半年累计同比仍增加20%;26个二、三线城市整体成交1264万平方米,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17%;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表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3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仍偏低。

二是消费者意愿仍然趋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虽然2万户城镇受访储户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比上季度增加1.2个百分点,但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也比上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2023年6·18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六成消费者认为自己消费更理性,从以前的“自由消费”过渡到现在的“货比三家”。

三是下沉市场消费培育有待加码。《2023年中民宿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民宿订单增速最快的10个目的地大多为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延边、扬州、威海、淄博、吐鲁番、洛阳、西双版纳、柳州、开封和潮州,同比增长均超过400%。京东发布的《2023咖啡与茶消费洞察》显示,咖啡在县域农村市场的用户数同比增幅达110%,县域农村市场的人均消费金额增速比一线市场人均增速高出26%。但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释放也遭遇基础设施不完善、培育打法不多、一二线城市发展经验难以简单向下复制的问题。

这些不足或短板,有些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说明我国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总体推进的“深水区”,它不是一两个政府部门就能够推动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

长远+当前:

基层探索推动消费靶向刺激

锦观智库:着眼长远,促消费需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当前,成都如何在准确认识当前消费的特点和短板的基础上,努力稳住和扩大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毛中根:集合数据元,精准“微刺激”。基于数字经济大背景,用好数字技术,做到精准“微刺激”,避免消费刺激政策的大水漫坝。集合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和政府消费数据元,建立健全消费靶向刺激的科技化手段。一是推进平台企业完善消费动态监测、消费趋势分析和消费者画像的处理系统建设,适应消费趋势变化。接下来,以中秋国庆8天长假、双11购物节等为重要契机,集中举办线上+线下联合促销、赛事表演、新型消费体验等活动,激发消费者热情,释放成都“金九银十”消费潜力;二是依托政府部门的数据大脑,针对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发放具有蓉城特色的定向消费券,提高消费券消费的体验性和趣味性;三是推动技术赋能成都新型消费发展,利用首店、新品首发的流量效应吸引消费者种草、打卡,引领消费新风尚。

联动全环节,构建“微生态”。基于微观主体消费恢复和扩大全环节,构建消费与就业、收入、购买、售后、保障联动的微生态。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5G网络、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消费领域改造升级和创新型消费模式,发挥成都中心城区功能,通过消费溢出效应促进成都周边区域居民就业和增收;二是加强对购买和售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事前预防提醒、事中精准监管、事后动态调整的蓉城一体式全生态科技监管;三是通过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以著名大学、三甲医院、大运会场馆等为依托,强化教育、医疗、体育、养老和托育等公共消费品的有效供给和辐射,做好居民消费保障。

活化毛细管,畅通“微循环”。基于社区商业、街区商业消费场景和特点,畅通下沉市场空间上的“微循环”。一是推动社区商业、街区商业发展和消费场景创新,完善末端物流配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增设移动餐车、智能快件箱、蔬菜直通车等便民商业新模式;二是加强成都都市圈跨区域消费协作,抢抓“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下沉;三是突出街区文化、商业、建筑特色,提升街区综合品质,扩大街区消费辐射和溢出效应。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仕印

专家简介

毛中根 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

--> 2023-09-08 1 1 成都日报 c120223.html 1 “金九银十”如何让消费的马车跑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