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成都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第二次联席会议于日前召开。据了解,此次联席会议审议了《成都市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备案管理办法(暂行)(送审稿)》(下文简称《管理办法》)、《成都市技术经济(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送审稿)》(下文简称《行动计划》)等4项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工作方案及管理办法。
如何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加强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
如何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提出,加强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管理,规范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行为,引导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服务行业自律规范有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评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将建立《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第三方机构推荐目录》定期发布机制,通过完善成都市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引导和规范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活动。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加强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在成果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连两端”的关键性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行动计划》同时明确,围绕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聚焦技术转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引育一批高水平技术经纪(经理)人、打造一批高能级技术转移机构、搭建一批高质量技术转移平台、开展一系列品牌技术转移活动。
“一号工程”推进情况如何?
上半年发布科技成果1200余项
科创生态岛建设进度如何?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推进情况怎样?
据了解,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总数145家)、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总数76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98家,同比增长1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1958件,同比增长27.9%;组织1400余家企业参加“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挖掘、发布科技成果1200项,引进北大汤超院士等创新团队61个;科创投基金总规模达409亿元,“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创贷产品帮助8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用贷款40.70亿元。
其中,在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成都全面深化校院地战略合作,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成果对接系列活动,上半年累计举办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大、中核集团等成果对接专场活动150场,发布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1200余项,成功引进顶尖科技创新团队61个。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