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9月14日

如何激发年轻人精神需求的进阶

网友追更的高质量下饭剧《中国古诗词动漫》

去年12月,“电子榨菜”入选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年度十大流行语。电子榨菜究竟魅力何在?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现象,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心理与精神需求?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赵丽瑾认为,电子榨菜除指向一种用餐场景下的娱乐需求,还代表了网络时代文艺作品和娱乐产品的特征,更是用户文化和社会心理变化的结果。

电子榨菜为何会风靡?我们“吃”下的究竟是什么?在赵丽瑾看来,电子榨菜比其他碎片化观看更容易专注沉浸,同时获取成本低,从内容到时间都无须额外支付,就能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夹缝中加速获得快乐或获取信息,成了某种兼顾和平衡的选择。有人用电子榨菜消磨独自用餐的“孤独”,也有人架起屏幕昭告天下“请勿打扰”,保护一人份的自在。“无论看什么、听什么下饭,人们都意图在虚拟的屏幕中暂时寻找一块舒适的情绪环境,或者自由地掌控一小段时间,将现实固定在拥挤的时空,在心理层面上想象性地拓展。”

据赵丽瑾的观察,电子榨菜不仅要具备轻松治愈的内容,还要匹配简单易得的操作,才能满足用户的娱乐体验需求。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画面极致精美,观看中很容易被背景音乐带入吃饭场景。《人生一串》中烧烤的烟火味,《小海鲜》中海的鲜味,《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老广的味道》中各地的滋味是真“下饭”。《早餐中国》索性带出店名,让观看与品尝只差一个“打卡”的距离。即使寡淡的生活和食物,在各种美食纪录片的视听感染中,总会触发舌尖的兴奋和肠胃的渴望。“电子榨菜代表了新场景下,用户对文艺作品娱乐功能和消费形式的创造和延伸。”赵丽瑾还以被网友评价为2022年度最“下饭”的网剧《卿卿日常》为例,“创作者并不拒绝电子榨菜的定位,在一个用户需求主导和影响文艺作品、娱乐产品内容生产的语境下,作品与用户是互为成就、深刻影响的。”她预计:“未来多场景下媒介发展的新需求,可能激发网络文艺发展更多契机。”

毫无疑问,人们依赖技术体验感知世界,已然成为一种媒介未来发展的趋势。赵丽瑾进一步认为,人类原本依赖身体感官体验世界、认知世界,未来感知外部世界的渠道将逐渐深度依赖技术手段,同时人们也开始习惯技术赋能所带来的存在体验。电子榨菜也是人类高度依赖网络媒介,并在各种场景深陷其中的结果。“电子榨菜虽是小菜一碟,远非科技的饕餮盛宴,但是戴上耳机,点击播放键,人们在视觉和听觉带动下进入故事虚构世界和技术虚拟空间,躲避复杂的现实人际关系,遗忘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以知觉沉浸、‘精神按摩’寻找心理舒适空间。”

轻综艺、比赛精彩集锦、三分钟影视剧解说、倍速追剧……音视频产品不断迎合年轻人在最短时间内放松身心、加速吸收信息的需求。这类网络内容会如何影响观众?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与隐患?赵丽瑾表示,触屏观看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并可以使用智能按键解决观看过程中的个性化诉求,大多数功能体现出高效性、便捷化,例如倍速、跳过片头广告等选项,大大简化了电子榨菜的播放和观看过程。这般操作下来,一顿饭的工夫,即使较长的剧集、综艺、纪录片,刷完也不是问题,吃饭娱乐两不误。只不过长此以往,人们可能逐渐失去了对完整文艺作品的耐心,以“小帅和小美”为代表的“三分钟看电影”“五分钟追剧”泛滥全网,不仅压缩了影视作品时长,同时暴力拆解情节人物,通过降低理解难度的方式,迎合用户高效休闲、加速娱乐的趋势。可见,人们在用电子榨菜调味加料调节食欲的时候,要提防别被电子榨菜彻底更改了口味。“当越来越多的人即使面对面进餐,也各执一部手机逃离现实,并导致吃饭时间延长,工作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则意味着新的对人精神的强占关系正在形成,需引起足够的警惕和反思。”因而,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文化空间,杜绝质量低劣、品位低下、思想低俗的“电子榨菜”;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多推出一些高质量、有价值、“短而精”的网络文化产品。

“真正的文艺作品,应该有助于人们精神境界的阔达和情感的自由。”赵丽瑾说。我们也相信,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会逐级递升的,喜爱电子榨菜的年轻人中也终将有很大一部分回归传统阅读。直到今天,很多经典名著仍然保持在畅销书榜单上,这或许可以说明“文化速食”这种形式的存在,并不会绝对影响年轻人精神需求的进阶,不会丧失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9-14 1 1 成都日报 c120523.html 1 如何激发年轻人精神需求的进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