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9月19日

家乡的那株李子树

成都 □柏长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我提笔遥望川东故土,缅怀祖母的时候,竟先想起了家乡那株李树来。多年后,在外地工作成家立业,故乡变成了回不去的乡愁。我始终都无缘见到那株李树。

16岁那年,祖母带着我赶公交车,沿路看着山连着山,一路颠簸,但记忆特别深刻。来到一位年长宗亲的家中,当时我特别口渴,祖母用木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我端起水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沉淀已久清冽的山泉水从喉咙顺流直下,浸润心脾。

祖母微笑地抚摸着我的脸跟我讲,据《新宁县志》记载,“从开江县城以南经过文笔塔下,沿着曾经的茶马古道前行约10公里,就到了一个驿站,这就是曾经开江到万县和梁平的要道口——甘棠镇马号驿站;继续前行一公里左右,就可看到一堵高约百丈,如刀削斧劈的银色屏障,气势蔚为壮观。”岩壁的左端有一洞,洞口高宽一丈有余,洞内险象环生,神秘莫测,这就是传说中的冠子山白岩洞。白岩洞在民间有着种种传说,这些传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冒险探秘,但由于里面的岔洞很多,又有钟乳石,出于安全因素,又都未能探清究竟,白岩洞也就愈发显得神秘。

正当我好奇祖母如何知晓这么多时,旁边的宗亲搭过话讲,上世纪70年代,你祖母经常要挑着两担李子,翻越马号山到五六十里地外的城里去售卖,地况地貌都很熟悉。由于李子结果很好,新鲜、个大、饱满,丰收之后能卖到5分钱一斤的好价钱。遇到逢场天,再送到你父亲就读的学校,拿给他做生活费。

宗亲接着告诉我,乡亲们知道这株李树对于当时我们家意味着什么,所以李子长势再好,大家都不偷摘,甚至还会帮着看护。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为了将李子装满,两个筐压得非常实沉,为保证水果的新鲜,百十来斤压着肩膀,挑着担子翻山越岭艰难地行走在泥泞崎岖的山路,甚至还可能摔倒,李子散落满地的情况也有发生,到县城街面售卖后,再将5分、1角等纸币一张张攒起来交到父亲的手中。说到这里,我看到祖母默默无语,点头以示感激。

我问宗亲,那株李树呢?宗亲告诉我说,“万物皆有灵,草木亦有心”。当祖母离开马号村的时候,那株李树再也不结果了。虽然当时大家十分不舍,但为了让这株李树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还是砍下来之后当柴火烧掉了。祖母一连叹了三声“真可惜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在想像当年那一树繁花之时,会怎样地绚烂?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蜂与蝶。风漫乡野,李花摇曳,芳华无限,落英如雪般缤纷,一位平凡的母亲经过李树无数次,竟无暇顾盼它的美丽,然而那株李树也见证着她的美丽。关于李树,祖母只说李花无香味;可谈到挂果时,祖母笑逐颜开地说,长得太爱人了,行于树下,透过缕缕阳光,成熟的李子表层带着薄薄的果霜,饱满丰盈、晶莹剔透,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摘下来,拾些许树叶,装上满满两筐,就又可以换钱让父亲读书时缴纳生活费改善伙食了。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爷爷希望逐渐成人的父亲学门木匠手艺,好早点为家里挣钱,而祖母坚决不同意,她常说“勤劳不受穷,读书走出山”。祖母说自己再苦再累都愿意,激励着父亲靠读书求知,改变命运,走出大山,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居住,父亲对待马号村的父老乡亲们,都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但凡有进城过来请托帮忙的乡亲,父亲总是热情地招呼款待,不遗余力、不求回报地倾情帮忙。每当我疑惑不解时,父亲总说,母爱如家乡流淌的白岩河,常念门前那株李,乡土乡情是我们的根。

逝者驾鹤乘风去,生者常念家乡李。年少不懂事,多年后历经挫折困难,裹足彷徨不前之时,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出祖母踏山挑担卖李的场景。那株李树虽然没了,但是祖母留给我们“勤劳求知”的家风种子已深深地扎进心田,滋润和激励着我们前进。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09-19 1 1 成都日报 c120733.html 1 家乡的那株李子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