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09月21日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上接01版

十年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和眼下正在火热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领导干部“带头学”——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第一议题”。各级领导干部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全面覆盖“系统学”——完善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兜底培训三级培训机制,创办成都村政学院、城市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学院、基层党务学院等特色院校9所,建立市级“中心校”、区(市)县“中心校”、基层党员“微党校”阵地4500余个。

创新形式“拓展学”——打造战旗村“初心馆”等党员教育基地39个,规划建设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等特色公园(街区)21个,开发“蜀都约课”系统,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越学越心明眼亮,信仰信念信心越坚定,担当作为的劲头越足。”在市委编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交流后,青年干部李竞帆表示。

一场一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让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如炬、信仰如磐。初心,在学习中愈发坚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凝聚,新思想新理念于无声中浸润心田。

成都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方案》,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毅前行、砥砺奋进。

精准科学选配

持续锻造“五个走在前列”的干部队伍

2022年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健涛获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是成都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2021年12月,市委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鲜明提出干部“五个走在前列”要求。如今,担当担责、苦干实干、敢闯敢拼、善作善成正在成为成都干部的鲜明特质。

如何精准“识别选用”干部?成都有套务实管用的办法——

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在一线火线考察识别干部。成都坚持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把重大斗争和重点任务一线作为考察干部政治素质的主战场,提拔重用的市管干部72%来自建圈强链、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一线。今年8月,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面对这样的复杂系统工程和重大工作任务,成都组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筹办队伍,在一线发现、培养、选拔了一批干部人才,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青春盛会。

强化培训赋能实践提能,让干部在摔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成都出台全国首个《县级党校(行政学校)规范运行暂行办法》,高标准完成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实施“一把手”头雁、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党外干部菁英、智慧治理干部锻造、建圈强链专业干部培养“五项计划”,大力选派干部到中央部委(单位)、先发城市、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实践磨炼。

建好干部“蓄水池”,落实后继有人根本大计。随着成都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潜力大、有干劲的年轻干部进入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红色薪火工程,持续涵养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实施公务员队伍建设“五项工程”,5500余名急需紧缺选调生充实到成都市各级党政机关。

坚持严管厚爱,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热情。成都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同时,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出台“激励十条”等政策制度,建立干部愿望诉求常态掌握及时回应机制,提振广大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精气神。

严密组织体系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在郫都区战旗村村口,村前广场旁一列“战旗号”蒸汽机车的车头,格外显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在党组织引领下,战旗村人要在乡村振兴中大干一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成都深入实施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基层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在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开展小区党建“四有一化”建设,创新“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全市6517个物业小区、1.1万个老旧小区(院落)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建成网格党组织(党小组)6.4万余个,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区域化党建机制,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

在农村,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条”出台,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强村”攻坚,高质量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中省财政扶持村建设,创新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三联工作法”,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1.53亿元。

在传统领域,推行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兼任本级机关工委书记,成立市委教育工委、国资国企工委,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在国企,党建工作全覆盖写入公司章程;在学校,深入推进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中小学校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党委会议事规则等5项制度……党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

在“两新”领域,成立市、区(市)县两新工委,推动8万余名快递外卖骑手在街道社区报到,涌现出“小牛哥”“丰行侠”等明星团队。探索行业、属地、企业三方联动的党建管理模式,设立互联网、快递、“小个专”、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党委14个,在园区楼宇、商圈市场建立综合党委500余个。

成都深入推进“蓉城先锋”双示范行动,全面开展“三问三亮五带头”实践活动,实施“两项改革”,制定加强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若干措施、“一肩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激励办法,推动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骨干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截至2022年底,全市基层党组织超过4.8万个,党员超过96万名,极端条件下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全面激活,有效应对了数轮突发疫情的挑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蓉城大地处处彰显。

广聚天下英才

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2022年12月23日,“2022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单公布,成都市再度荣获“最佳引才城市”称号。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故事正在蓉城大地生动演绎。今天的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居全国第4位,累计吸引落户青年人才超70万人,集聚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5417人、顶尖团队243个。

8月29日,成都首个全面系统的城市级人才目录——《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正式面向社会发布,明确6大类共224项人才类型,为广大人才建立起一个城市级、立体化的政策服务坐标,并跟进匹配系列支持政策,提升广大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成都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17年1月,出台“成都人才36条”,推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之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2022年1月,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成都人才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部署安排,开启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的新篇章。加强政策迭代升级,推动从拼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转变,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筑牢人才引育比较竞争优势。以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乡村振兴、哲学社科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让各行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创新将品牌化战略植入人才工作,塑造深入人心的“蓉漂”品牌,开发系列拳头产品和衍生品,“蓉漂”成为全国首个申请商标注册的城市人才工作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引才的“蓉漂计划”,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59名,孕育出人才上市企业36家;

招才的“蓉漂人才荟”,赴海内外重点城市举办招才引智活动近1000场,签约近20万人;

聚才的“蓉漂杯”主题赛事,累计促成签约落地人才项目82个,投资金额达128.6亿元;

育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累计培训跨界复合型人才超50万人次;

留才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接待入住青年大学生8.7万名……

当前,成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构建全市“3+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全市组织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组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世芳

--> 2023-09-21 李世芳 1 1 成都日报 c120824.html 1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