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进社区作为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家政品质、扩大居家养老育幼等服务供给、增加社区就业、促进家庭消费等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成都的‘家政进社区’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市级主管部门、试点社区、行业协会、家政企业等多方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形成了‘政府指导、协会搭台、企业主体’的协同联动推动格局。”成都市家政协会会长王小兵称,家政进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不仅要推动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创新服务模式,还要在社区家政培训、推动就业、产品团购等方面发力,拓展家政进社区的内涵和外延。
王小兵表示,在成都市“家政进社区”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试点社区和家政企业在合作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家政进社区”工作全面普及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目前,“家政进社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即与社区合作共建经营模式,如黉门街社区、府城社区、跳伞塔社区等社区与家政企业开展合作,采取让家政企业入驻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房租补贴等方式,帮助企业设立家政社区服务网点。其次,与小区物业合作经营模式,例如光华国际、神仙树社区等小区的“家政进社区”活动,以家政企业与物业直接合作的形式开展。
当然也不止这些,根据王小兵的介绍,还有部分家政企业通过在社区临街底商等地开设门店的方式,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也就是企业自行开设门店模式。例如万家和家政公司在家政消费能力强、家政供应能力不足的社区设立家政门店,通过就近接单、就近派工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就是依托社区服务商推广模式,部分家政企业与社区现有市场化服务商开展合作,借助其已建立起的客户资源,拓展“家政进社区”渠道。如黄大姐保洁与菜鸟驿站等社区服务商合作,将家政服务项目展示在社区服务商线上平台、社区微信群等。
尽管“家政进社区”对家政企业而言,便于近距离获取用户资源,增加服务深度,企业参与意愿强烈,但在王小兵看来,进社区并不是简单的“开店”,聚焦群众家门口家政服务有效供给,社区家政服务网点覆盖面、服务质量、运营能力等,城市还应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围绕供给体系、经营模式、业态模式等,创新发展更多满足群众需要的新产品、新服务,在畅通对接渠道等方面给予行业更多关注。
“家政进社区应该以‘让家庭得到放心、满意的家政服务’为目标,期待各方努力、形成合力。”王小兵认为,街道、社区可以通过增强为民便民功能,让用户家庭就近找得到优质的家政服务品牌企业;家政行业协会通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优质家政企业争取更多资源,并引领企业规范发展;家政企业通过细化服务供应、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满足家庭多元化的家政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