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这一概念。这代表了生产力演化中的一次能级跃升,彰显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动力引擎,锚定了推动经济新发展的主导力量,指明了构筑竞争新优势的主攻方向,有着极其丰富的意蕴。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最革命的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发展生产力以全新的内涵,指出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当前,中国经济走到了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体现了我们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成都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本期《理论周刊》约请专家专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