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人群中,讲解员程静正带着一支外地游客队伍,用饱满的热情,富含文化底蕴的讲解,让游客们沉醉于这场穿越3000年的邂逅中。
为了让游客们更深入地理解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们承担了比平时更繁重的工作量。“一天讲解下来,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感动。”当天工作结束后,程静告诉记者,“观众对三星堆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动,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星堆博物馆时,程静全程为总书记作了详细讲解。她告诉记者,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关注,对三星堆博物馆的厚爱与期望,时刻激励着自己和同事们更加认真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讲解员自行撰写讲解词,历来是三星堆博物馆的传统。在新馆开馆前,程静翻阅资料、咨询专家,撰写了近七万字的讲解词。“根据开馆两个月以来讲解的效果和游客的反馈,我们不断对讲解词作进一步打磨,要让游客听到更精彩的讲解。”
“总书记对文物修复的关心,鼓舞着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隔着透明的玻璃墙,身着白大褂的修复师们正坐在各种先进仪器前观察和分析文物残片。游客们在玻璃墙的这一侧,就能看见各种专业的操作。
这里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双节”第一天,这里的人气也很高。游客们在参观新馆之余,喜欢上这里看看平时很难见到的文物修复场面。
修复人员使用的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还有各种用来对文物进行矫形的工具,让游客们大开眼界。文保人员利用三维技术复原三号神树保护修复过程,其修复动态化的视频,也吸引许多游客观看。
据介绍,目前尚未发掘完的5号坑中还有许多细小的金箔、象牙雕残件等。现在5号坑已被整体打包运回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进行更为精细的发掘工作。
文物修复人员蔡秋彤正对文物残片上的附着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附着物的成分,研究青铜器腐蚀的机理,进而寻求更科学的保护文物的办法。“目前,我们正在进行830件青铜器文物残片的清理、矫形和简单粘接工作,”蔡秋彤说,“总书记参观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时,十分关心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我们作为后辈,要向大国工匠郭汉中老师学习,传承好文物修复技艺,把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好。”
在参观中,游客还能看见3D打印的文物复原件。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介绍,文保人员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通过对文物残片三维扫描、3D模拟复原,再通过3D打印,1∶1还原了文物的全貌。“总书记也看了我们运用科技手段3D打印的文物复制品。”余健说,“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工作不是几年能够做完的。总书记对文物修复的关心,鼓舞着我们一直坚持下去,以更饱满更热情的状态投入到三星堆的文物事业中。”
“擦亮三星堆金字招牌,推动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节日的三星堆博物馆一派喜庆气氛,鲜花造景装点着博物馆内外。通往博物馆的三星堆旅游大道和100余公里“快慢”风景道进行改扩建后,带给游客顺畅的通行体验。设计了三星堆元素的灯杆上悬挂着鲜艳的国旗,从海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广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气更旺了。
随着新一轮考古发掘累计出土文物1.7万余件,特别是今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预计全年入馆游客将突破300万人次,达到去年的3倍。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文物保护文化传承这篇文章?如何用好三星堆这块金字招牌,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
德阳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给出答案——通过打好“保护、创新、弘扬”三张牌,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力争到2026年,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基本建成;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生态优美、特色显著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群落。
当前,三星堆遗址联合金沙遗址申遗正在全力以赴推进中。当地组建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和申遗团队,推动申遗文本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大遗址及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核心遗迹保护展示和景观修复,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广汉市委书记王锐表示,将全面加强三星堆保护利用工作,努力将三星堆打造成践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典型范例,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和巨大魅力的重要阵地,全力推动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研究阐释取得新成果。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争创文物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做好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实施三星堆全球推广计划,擦亮三星堆金字招牌,推动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 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