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总书记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看!好平整的土地!不愧是咱们的‘天府粮仓’!”昨日,透过502路公交车的车窗,专程带着家人从成都赶来永丰村“打卡”的王夏激动得叫了起来。车一到站,王夏便带着6岁的女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头扎进广袤的田野,奔跑、撒欢,尽情感受脚下大地带来的深厚能量。
与王夏一样在假期前来“打卡”永丰村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放眼望去,田间地头,人头攒动,生机勃勃。
“来这里‘打卡’天府粮仓,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能让大家更加关注粮食生产。”站在高标准农田的田埂上,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眼里有光。
“很想邀请总书记再来村上看一看”
“这里每一片地都有一个牌子,有稻菜轮作区,种上了西葫芦;有稻药轮作区,种植的是川芎和泽泻,每个区域的每一垄又插上了小牌子,标注的是不同的品种,这里应该是专家的试验田,只有选育出最好的品种,才能有更高的收获……”
大田里,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拿着相机、IPAD、纸笔,正在仔细观察地里的情况,不时拍照记录,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得。原来,这是眉山市一中的孩子们利用假期来这里做调研,看看这片土地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产出产量高品质又好的粮食。
“平时我们都在城里上学,很少真正到农村来调研,今天感觉收获很大。”来自眉山一中高一年级的陈诗雨兴奋地说,“来到这里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你看这里的土里有粉碎过的稻秆渣,能够给土壤提供有机质,每个区域的种植方式都不同,有用地膜的,有覆盖稻草的,有直接和‘野草’一起生长的,都是最新的技术,你再看这边。”她指着不远处一块牌子让记者看,“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真菌示范田’!据说这块地是用生物真菌的方式,可以做到不施农药,肥力还高!”
“总书记告诉我们,永丰村这个名字好,要永远丰收,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年53岁的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有些骄傲地告诉记者,村里目前拥有耕地6320亩,近6000亩均用于水稻生产。去年,全村亩均稻谷产量达711公斤,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今年我们种植的79个水稻新品种都已陆续进入收割阶段,其中玮两优8612品种水稻产量为863.4公斤每亩,再次创下新高。”他激动地说,“咱们的‘天府粮仓’建设进展很顺利,效果很明显,我们很想邀请总书记再来村上看一看!”
“现在大家种粮更有信心,也更有积极性了”
“这就是总书记当时抓起的那种大米吗?”在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一楼供销社货柜前,市民游客对于“永丰大米”格外关注。“99块9包邮吗?我要寄到北京去。”来自北京的游客何伟光拿着一箱永丰大米,正询问着工作人员。
“我们的大米品质非常好,过去一年,这样一箱10斤装的永丰大米,卖了6万多斤。”李雪平说,村上将这里出产的优质大米、菜籽油等土特产打包成“永丰伴手礼”,不断宣传推广。今年进京参会,李雪平带去一个贴着“丰”字的玻璃小罐,里面装着总书记看过的那片稻田所产的稻谷“竹香莉丝”,反响很好。
永丰供销社对面,一座挂有“科技小院”牌子的川西民居,这正是永丰大米供不应求的秘密武器——永丰村有着1500亩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由马均教授带领的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长期驻扎这里,试验新品种示范新技术,目前已累计引进试种新品种448个。
种粮有赚头,农民生产才有劲头。在水稻的基础上,如今的永丰村又开始探索起“稻—菜—菜”“稻—菜—药”“稻—药—麦”3种粮经作物轮作模式,最大化提升耕地利用率。
“水稻刚收割,现在这里正加紧种植的是中药材泽泻,那边种植的是川芎。”王元威是永丰村的种粮大户,现在不仅东坡大米畅销全国,村里推广稻菜和稻药粮经作物轮作,不出眉山就将青菜卖给本地泡菜生产厂家,将中药材卖给制药企业。“现在大家种粮更有信心,也更有积极性了!”如今,在种粮大户带动下,永丰村耕地流转率超96%,每亩地每年流转费用1000元左右;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又能就近务工,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村里通了公交车,田坎上还跑起了观光车”
十里稻田风吹碧浪,百亩荷塘暗香浮动。良田之侧、荷塘之畔、小院之中,是如织的游人言笑晏晏。
“这是我记忆中乡村的模样!”如今的王夏在成都金融城工作生活,可老家在四川乐山的他,一直有着对儿时家乡的“乡愁”。他在粉墙黛瓦的川西民居中穿行,在清风徐徐的荷塘边漫步,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中奔跑,最后来到今年6月刚建成的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科普研学的新场景“永丰里”。永丰邮局、永丰供销社、丰收书吧、村史馆、论稻研习馆……他一路走一路看,最后在供销社买了永丰大米、龙眼酥、东坡肘子、鲜米露等当地特产,心满意足地结束了一天的“打卡”之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永丰村,如今村里通了公交车,田坎上还跑起了观光车,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不仅游客尽兴而归,永丰村村民也对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感慨不已。据东坡区文广旅局局长孙倩介绍,依托乡村闲置农房,永丰村正全力打造多种主题民宿,为游客提供别样的乡村旅居体验;依托3339亩高标准农田自然优势,打造农田步行观光道旅游环线,向“丰收”要“风景”,永丰村也于今年被评为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今年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而聚焦“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四川正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要借助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天府度假乡村”创建等抓手,因地制宜引导各地培育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业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