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三苏祠
总书记的足迹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10月1日,国庆节。
眉山市三苏祠大门口人头攒动,五湖四海的游人走进三苏祠,领略青砖黛瓦、文物文献上镌刻的悠悠历史。
一祠品三苏,一馆阅千年。三苏家风“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精神内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来到三苏祠,他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而今,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他们来了解三苏文化,更是来接受家国文化的熏陶。
“大家越来越关注三苏文化、关注三苏优良的家风家教”
“我和老公是专门从新疆哈密过来旅游的。”游客侯婉芬告诉记者,作为“苏粉”,“我们欣赏苏洵坚持淳朴文风以及良好的家风,造就了两个富有文学才华的儿子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不仅文章千古流传,而且接力形成‘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
“家风家教是最宝贵的财富。为了这次三苏祠之行,我带着孩子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也希望他能从中获得更多文化的滋养、历史的浸润。”来自浙江的游客徐先生告诉记者。
“除眉山本地市民外,来自成都、德阳、南充、达州、宜宾等地的游客很多;大假期间,有很多来自全国的游客,团队游也很多。”这两天,每天上午8点不到,三苏祠博物馆讲解员万露比平时更早地来到馆内,提前妆造、调整状态,等待迎接第一批入馆游客。
“总书记来过之后,游客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大家越来越关注三苏文化、关注三苏优良的家风家教。在正式放假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每天基本上就处于全时预约的工作状态了。”万露告诉记者。
三苏祠中,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过的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等,成为来这里的游客最关注的参观内容。
在东厢房,苏家的家风世传以展板、书籍陈列等形式展示。“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训家风深刻影响三苏父子。视察三苏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在十分注重家文化的中华传统中,家风家教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讲解时,每逢讲到苏家“不发宿藏”“不残鸟雀”等故事时,万露总能感受到游客们深深的共鸣。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三苏祠共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对于成都游客而言,随着已经开工建设的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工程的完工,将来前往眉山将更为方便。
“我们将建立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更好地弘扬三苏文化”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晚香堂,众多游客聚集于此,排队参加有奖诗词背诵活动;在听荷轩和披风榭,游客们兴致颇高地参与猜灯谜、制作贴画等活动……
为更好地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上新”——“‘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全国范围内知名学者、作家进行讲座,截至目前,7期讲座的线上浏览量已累计突破1400万;从今年3月底起至年底,陆续推出与苏东坡有关的六门公益课程……“今年以来,三苏祠周周有课程和擂台赛、月月有讲座、节假日天天有活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产业发展部副部长陈春梅向记者介绍。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三苏祠还有一处必看点位,那就是位于式苏轩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
走进主题展,首先就会被一组多媒体装置所吸引。这个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以动画演示、LED大屏等科技展陈手法,让观众既能观看,还能互动体验。
不仅在面向游客的展陈与活动上下功夫,三苏祠还以“智慧+”不断拓展三苏文化的“传播半径”。“我们全面搜集、整理三苏文化相关资源,将建立覆盖全国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更好地传播三苏文化。”据眉山市东坡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建介绍,目前该项工作首期已经启动,将分多期建设完成。
目前,东坡文化也已经成为眉山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眉山市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眉山将三苏文脉、东坡文化嵌入产业链、融入夜经济,推出了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具备东坡文化特色的文旅品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东坡文化,眉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
“家门口的苏轼主题展,让自己收获颇丰”
总书记对三苏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肯定,也对三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围绕三苏文化,更多走出眉山,走出四川的传播方式还在不断创新与尝试——
2022年11月29日,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参与承办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亮相四川博物院,以国内39家博物馆的274件珍藏和场景营造,带领观众通过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受北宋社会风貌。
2023年9月16日,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四川博物院等6家单位承办的“高山仰止 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隆重开展。“早就想去眉山三苏祠看看,一直没安排出时间。没想到这次趁着亚运会,在家门口就看到了苏轼的主题展览。”杭州市民黄宇轩在参观了展览之后,兴奋地说道:“没想到此次展览展品之丰富,有不少反映苏轼文化艺术的巅峰之作,让自己收获颇丰。”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豪迈笑声中,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在舞台上徐徐展开——今年5月到7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苏东坡》从眉山出发,先后在上海、深圳、石家庄等城市上演。“东坡居士,豪迈如是;观剧如我,热泪盈眶。”“话剧很棒,身临其境!”社交平台上,观众纷纷点赞。这也是将三苏文化进行更广泛传播的一种有益尝试。
舞台剧、讲座、纪录片、短视频、诗词会、书籍、文创产品、研学课程……围绕三苏文化,相关作品不断诞生,传播方式不断创新。通过更多元的形式,三苏文化日益“活起来”“火起来”,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黄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