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01版 近年来,战旗村相继建成了乡村十八坊特色商业街、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壹里老街、台丽庄园、露营基地等新产业地标、新文旅场景。这些场景让游客们有了更多消费选择,也让村民们有了致富的新思路。
农业强
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金色的稻穗沉甸甸,一望无垠满是丰收的喜悦。在战旗村村口,1000多亩稻田成片相连,这里是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也是战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片区。正值丰收季,不少自媒体前来拍摄,也不时有市民游客来打卡。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战旗村被柏木河、柏条河两河环抱,素有“上风上水、生态宝地”的美誉。去年,战旗村内有约1200亩水稻种植面积,亩均产量为500至600公斤谷子。产出来的稻米先满足本地村民需要,再销往成都乃至全国其他地区,供不应求。
“战旗村以农业为基础,近两年我们的粮田面积不断增加,只是今年就增加了300多亩。”高德敏介绍,战旗村以腾退低效果木等方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再通过小田变大田、疏通沟渠、完善道路等方式打造高标准农田。同时,联合周边的横山村、火花村打造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农业园区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其中,战旗村就有超1500亩。这些整理出来的高标准农田,采用粮油菜轮作的方式,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和蔬菜。
现在,战旗村村口的1000亩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满足粮油生产功能,还成为天府农耕文化的实体载体、战旗村观光农业的主要点位,带动了研学、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富
民宿餐饮收入节节高
国庆假期,55岁的杨开玉一大早就起来忙碌,孙儿突然打来视频电话,她高兴地隔着屏幕跟孙儿亲昵。“出不去得嘛,民宿生意那么好,我要留下来做活路。”杨开玉笑着给记者“抱怨”她幸福的烦恼。“我们周末和节假日基本上都要订满。这个国庆生意更好,不提前订根本没有房。”杨开玉告诉记者,她家一共是9间房,早在一个月前,一个云南的客人就直接预订了4间房,几家人一起来玩。之后陆陆续续都有订单,基本处于满客状态。
记者注意到,杨开玉的民宿很有心思,每间房都取了文艺的名字,月照泉塘、风洞烟霞、锦绣江山……这些都是儿子想的,这家民宿倾注了他们一家的心血,也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生活。“2019年,村上打造了这个壹里老街,我们老房子本来就在这个地方,位置好,全家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开个民宿。”杨开玉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便到处学习网红民宿的装修风格和管理方式,给自己的房间、院子拍了美照发到网上,营销效果还不错,经常有人对照着手机上的照片地址找来。
和杨开玉一样,她的邻居们也纷纷开起了民宿餐饮,各有各的特色和风格。“我们是重庆的,在成都有亲戚,中秋国庆约到聚一下。战旗村是总书记来过的地方,我们都想来看一下。”几位住店游客正要出门,他们告诉记者,民宿房间干净设施好,老板态度热情服务很周到,住着很舒服。
“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高德敏回忆起总书记来战旗村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些年战旗村牢记嘱托,日子越来越红火。乘着战旗村乡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的东风,很多村民把目光投向了旅游。自在小院、兰韵民宿、简也……这些年战旗村新增了11家民宿、14家餐饮、50个特色商品经营服务。每一个数字背后,不仅代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更意味着家门前的就业、农民的增收。2022年,战旗村集体收入达到68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5万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杜文婷 战旗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