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03日

银杏坪的千年银杏

2023年,经抢救后的兴福寺古银杏

□冯荣光 文/图

从邛崃市火井镇沿崇嘏山蜿蜒起伏的乡道,穿过一片片茂密的竹海,绕过高低错落的树丛,来到一个四面环山幽静清凉的山村,下车便能见到路旁山坡上高大浓密的桢楠林,兴福寺就掩映在这片绿荫之中。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兴福寺山门台阶上,石砌的艺术雕花赭红色山门显现出寺庙的古朴、庄严、稳重和悠久。大门有一副楹联:“古寺古佛千秌亘古,名刹名僧万载留名”,与山门重檐叠砌的石墙上精雕细刻的艺术花饰浮雕,两侧蹲坐的一对石狮相辉映,给人一种佛门重地、涤尘静心的深刻印象。

这是一座千年古庙。兴福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年),其后,毁于朝代更迭的战火中,成为废墟。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重修寺庙,得以延续至今。古寺以山形而筑,庙宇层叠,屋脊高耸。山门后面是一座木质古戏楼,四壁空空,只余戏楼框架。想当年,这里锣鼓铿锵,戏台上出将入相,一年内有好几台庙戏,成为四方百姓酬神娱乐、聚会看戏的重要场所。“刘邦与项羽今何在?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如今,戏楼冷清了、衰颓了,再无戏迷茶客坐拥台前, 击掌喝彩的热闹氛围了。

兴福寺所在地名叫莲花山,因山形地貌颇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兴福寺正好处在莲花的中心,又当邛崃通往夹关的茶马古道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川西名刹,客商不断,香火不绝,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内外古楠森森,荫翳蔽日,犹如一层层绿色的帏幔将寺庙紧紧环抱。在寺庙后面半坡上,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桢楠林,在状如天盖的桢楠林中有一棵硕大的银杏树,特别显眼。这是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挂牌的“四川省古树名木”,编号:51018300454;树龄:1500年;保护等级:一级。据此推算年代应为隋朝末年所植。

古老的银杏树犹如一部泛黄的线装古籍,触摸它沧桑的树身,就犹如翻开了一段尘封的隋唐火井千年历史与银杏坪千古地理奇貌,充满了奇幻和玄想。

“火井”乃天然气井,古人却视为罕见奇观。蜀人对天然气的利用,最早见于西晋张华《博物志》:“临邛火井一所,……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人们利用“火井”(天然气)熬盐冶铁,蜀汉三国时,诸葛亮曾亲临火井视察盐业生产,后人称为“诸葛井”。盐铁作为历代王朝重要经济支柱,都是“官营”。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特别设置火井县,将火井煮盐纳入县级行政直接管理。袁天罡被任命为首任火井县令,主管盐业生产和统销。由此,火井成了蜀西重要的经济开发区。

袁天罡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著名易学大师、玄学家。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其名声,征召入朝,屡次向袁天罡咨询国运、人事等预测事宜,由此朝野传闻,名满天下。

袁天罡在火井县令任上,曾来到莲花山一带勘察风水。他的祖上葬在成都,袁天罡来莲花山的目的,是要为祖上迁葬寻找一块风水宝地。袁天罡见群山环抱中坡地上有一坪,地理位置甚佳,正居于莲花的中心。袁天罡相中了这块宝地,并亲手在这块半坡小坪上植种了几棵银杏树,作为祖先墓地的标识。以后,这几棵银杏树蔚然成林,风景迷人,方圆百里皆知。袁天罡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里叫作“银杏坪”。

久闻兴福寺有棵千年古银杏,早就意欲寻访。2019年夏,在人文历史学者林德伟先生带领下,我前往火井镇银杏坪寻访这棵传奇古树。林德伟先生与兴福寺释镇法住持曾有交往,经说明来意,住持带着我们去看寺庙后面的那棵古银杏树,当我走近这棵古银杏时,眼前所见,让人十分震惊。那种惨状,完全超乎我对这棵古树的所有想象。可以说,用两个词来形容: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兴福寺银杏原本魁伟壮硕,生机勃勃,木秀于林。在一大片百年桢楠林中,高俊枝英,古雅奇丽,无树能与之相比。它孤崛一树,在兴福寺山林中生活了1500年,看惯了许多生生死死,然而,隋唐时代与它同辈之树,没有谁能幸运地陪伴它走到今天,夭的夭、折的折、伐的伐、枯的枯,早已灰飞烟灭,不见形影。寺庙内数十棵30多米高的桢楠,均为明清时代所植,树龄最大的不过三四百年,在它面前纯属“小字辈”。

这棵古银杏的命运,让人伤悲;如此惨状,让人如心剜似的疼痛。

释镇法住持告诉我说:“这棵古银杏多次惨遭雷打火烧,最后只剩下这截残桩。”

古银杏因天灾和人祸遭遇毁灭性的伤害就发生过两次,说罢唏嘘不已。

一次是1973年12月,兴福寺遣散僧众,寺庙荒芜。两个放牛娃为避雨躲进中空的树干点火暖身,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烧毁了主干和主梢。《邛崃市志》(1986—2005版)也有记载:“(银杏坪银杏)树龄逾千年,树高18米,胸围889厘米。主干已空,能容10人。4米处发杈,主梢枯朽。主干和主梢于1973年12月遭人为火灾。”

另一次是1989年,兴福寺开始恢复重建。这年夏天,古银杏经历了最残酷的生死劫难。那夜,雷雨交加,暴雨如注。一道道闪电像银蛇一样划破夜空,如恶魔狂舞;一声声惊雷,搅动山林咆哮,溪水惊悚。一道道火光向古银杏袭来,整个夜空像天魔下界,疯狂地摧虐着这棵古银杏。古银杏凭着壮硕的身躯,迎接着这场生死之战。电光、霹雳越来越猛烈,一道更耀眼的闪电,像一柄惨白而残忍的利剑,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古银杏被拦腰劈断,巨大的树体轰然倒地,基部也被劈得四分五裂……

这一场恶战,让伤残之身的古银杏从此大伤元气,树身上只剩一孤枝兀然向天而立。

1989年古银杏遭受雷击后,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给古树加支撑,固根基,砌筑堡坎,安装避雷装置并悬挂“名木古树”牌公示于众。

2014年4月20日早上8点,与邛崃市毗邻的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级强震,波及火井镇。兴福寺地动山摇,狂风呼啸,地震波将古银杏残存的10余米高的独枝彻底摧断,整个银杏树只剩下3米高的空心残桩。

眼前这棵古银杏,已经没有生命的迹象。空洞的树心呈现出毒火焚烧后的炭黑痕迹,生命的年轮早已化为了尘埃。树身四分五裂,高低不一的残片依然倔强地紧紧环抱成一圈,保持着古树高贵的尊严。它犹如一尊王者,身躯已废,灵魂犹存,形散而神聚。

古银杏的遭遇,让人心疼:多好的一棵树,风是你的歌,云是你的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

“根蟠黄泉下,冠盖峙云天”,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秘,有许多解不开的信息密码,让我们无法获取真相。

由此观之,除了人类对古树的砍伐外,千百年来能躲过雷劈电击而遭火焚、山崩地裂而被摧折、洪水泥石流而埋没、病虫危害而死亡的千年古树,在当今稀之又稀。

这棵古银杏的命运,再次引起林业和园林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实施《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中,成都市林业与园林部门技术人员和工人赶赴现场,对古树进行救助。看到古树的现状都很震惊,经检查:“树还活着,但非常脆弱……”

2022年,经过前前后后近半年的抢救,园林工人对古树做了清除腐质、杀虫灭害、根除寄生物、塑形修补、树身防腐等复壮技术性工作。为了保护根基,重新构筑了挡土墙。对根部加施复壮专用促根剂、水肥和微生物菌肥,保证古树充分的营养,促进根系成长。重新更换树箍和钢架支撑。这一次对古银杏的技术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人们十分满意。

2023年5月13日,我和摄影家王晓龙到兴福寺再去看看那棵心中牵挂的古银杏树。这一次的观感与上次大不一样了。

银杏树虽然仅存为一具“树桩”,经过整容美体、清污除垢、塑形修补,“复壮”后仍然不失王者风范。它像一尊高贵的木雕,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尊严。

我敬佩这棵古树的坚强,它没有倒下,意志没有被摧毁。它不屈的灵魂支撑着仍然伤残而挺直的腰身。我为它的命运而叹息,为它坚贞不屈的意志而赞美,为人们抢救古树、保护古树的善行善举而称道。

我发现,在最大的那片残枝桩头上,竟然发出了新枝,嫩绿的叶片清凉悦目,闪烁着透明的翡翠色亮光。大难不死,古银杏还顽强地活着,笑傲天地,这让我十分惊喜。那几枝新绿,延续古树游丝般的生命。面对这棵1500年高龄的稀世尊者,我向它深深鞠躬……

--> 2023-10-03 冯荣光 1 1 成都日报 c121319.html 1 银杏坪的千年银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