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06日

科幻电影 通向未来和“异世界”的梦境

《星球大战》海报

《阿凡达》海报

在科幻电影体验展上参观的小男孩 新华社图

国产科幻片《长江七号》《疯狂的外星人》《独行月球》海报

《流浪地球》创下国产科幻片最高票房纪录

《我的个神啊》剧照

2023年10月的成都,因举办“世界科幻大会”而显得更加兴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和科幻迷会聚蓉城,尽情品尝这场带有麻辣火锅味的世界级科幻盛宴,见证着这座城市“三城三都”建设的成效。

科幻的狂欢,看似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但,相比于科幻文学的小众,科幻借助影视形式受到了大众欢迎——你或许没读过科幻小说,但一定至少看过一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终结者》《侏罗纪公园》《阿凡达》等好莱坞科幻大片,都曾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而起步较晚的国产科幻电影,也因近年《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独行月球》等火爆上映而变得家喻户晓。

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过:科幻是一种通过未来模拟现在的方式,更是通往未来和“异世界”的梦境。今日聚焦,带你了解科幻电影的前世今生,让你在金秋十月,趁着“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的举办,过足一把“科幻瘾”。

那些经典的欧美科幻片

《月球旅行记》: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是美国好莱坞最重要的类型片之一。由于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普遍使用大量的特技效果、大投入、大制作,以致科幻电影一度成为好莱坞大片的代名词。

其实,最早的科幻电影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月球旅行记》,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的诞生。之后,梅里爱还拍了《太空旅行记》(1904)、《海底两万里》(1907)等科幻电影,在当时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时候的欧洲国家,在拍摄关于太空旅行、外星人和未来战争题材的科幻片上可谓一马当先。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拍摄的有着机器人剧情的电影《大都会》,被视为科幻电影史的第一个丰碑,其影响在后世科幻中处处可见: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第五元素》《星球大战》等,都有它的影子。

1968年里程碑:

《2001年太空漫游》

随着好莱坞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并以迅猛势头成为主力。这时期的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1925)、《神秘岛》(1929)、《金刚》(1933)等。与欧洲科幻电影相比,好莱坞科幻电影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经验和文学积累,其他国家的科幻电影都被好莱坞甩在了身后。

1968年,好莱坞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的科幻史诗巨片《2001年太空漫游》上映,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该片是库布里克根据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宇航员为调查地球上存在的神秘巨石,前往木星调查并遭遇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经历的故事。尽管影片看起来极为晦涩难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其探索生命与宇宙的深奥主题,使它自1968年问世以来,就从未丢失过“最佳科幻电影”的桂冠。

从《星球大战》

到《阿凡达》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上映,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吸引亿万观众的关注和热爱。该系列电影打造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其独特的世界观、深入人心的角色、各种震撼人心的大制作场景和大量特技效果的动作场面,把观众带进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异世界”。《星球大战》是科幻电影中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它让使用大量特技效果的大制作科幻电影逐渐流行,为日后鸿篇巨制的科幻电影大片潮流奠定了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后来拍《阿凡达》系列时,曾坦承自己就是受到《星球大战》系列的启发,构建了潘多拉星球和纳美人的故事。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好莱坞科幻片迎来了巅峰时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1982)和《侏罗纪公园》(1993)、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和《异形2》(1986)、凯文·雷诺兹的《未来水世界》(1995)、吕克·贝松的《第五元素》(1997年)、巴里·索南菲尔德的《黑衣人》系列(1997~2012)、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系列(1999~2003)、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2010)和《星际穿越》(2014)等,都是经典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这些电影在视觉效果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然而,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泛滥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渐渐迷失了方向,随后进入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横空出世,成为科幻电影的又一个里程碑,引领世界电影进入3D时代。它创造了一个奇妙、崭新、逼真的世界,几乎每帧画面都是技术的革命。《阿凡达》引发了全球观影潮,最终以29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跃居全球影史票房第一名。该影片有着年轻人喜爱的科幻元素:星舰、机甲、外星人、反战、环保、反殖民侵略、机械化战争……故事主题发人深省,直击人心。

2022年底,卡梅隆携带《阿凡达2:水之道》再度归来,再次把全球观众带入潘多拉奇异纷繁的世界,仿佛一场瑰丽的梦境,让人如痴如醉,不愿醒来。可以说,在科幻电影的视觉效果方面,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做到了极致。

中国科幻电影: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每当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影院上映,引发观影热潮时,都会有影迷喟然长叹: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科幻片呀!

从《隐身衣》到

《珊瑚岛上的死光》

国内科幻界、电影界普遍认为,1980年张鸿眉改编自童恩正同名小说的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该片主要讲述我国科学家在一座孤岛上,利用高效原子电池和新试制成功的激光武器,打败国际黑势力、捍卫人类和平的故事。影片摄制简陋,却影响深远,以至于很多人一提起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源,都认为是《珊瑚岛上的死光》。

其实,早在1925年,汪优游、徐卓呆就拍了一部科幻电影——滑稽短片《隐身衣》。该片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位丈夫得到了一件隐身衣,得知妻子有外遇后,就穿上隐身衣去把姘夫暴打了一顿。影片虽以滑稽为主,却具有一定的科幻元素,如“隐身衣”就是一件装有无数小镜的橡皮雨衣,穿上它后可成为透明体。法国的滑稽科幻短片《月球旅行记》被视为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那么《隐身衣》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的首部科幻电影。

1939年,杨小仲执导的科幻滑稽片《六十年后上海滩》,展示了当时人们想像中的六十年以后的“未来世界”:科学高度发达,人们可以操控天气设备,通过视频进行对话,甚至人死后还可以复生。这些情景在当时可以说是很超前、很科幻的想法,可惜的是该片早已失传。

1980年,张鸿眉将《珊瑚岛上的死光》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探索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终于有了一部比较“硬”的科幻电影。此后,《异想天开》(1986)、《错位》(1987)、《霹雳贝贝》(1988》、《古今大战秦俑情》(1990)、《大气层消失》(1990)、《魔表》(1990)、《隐身博士》(1992)等科幻电影出现,在不同时期填补了国产科幻片的空白。其中的《异想天开》《霹雳贝贝》《古今大战秦俑情》等影片,均取得不错的反响。

但之后很多年,国产科幻电影又陷入了寂寂无闻的尴尬境地。

《流浪地球》:

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突破

2008年,周星驰执导的科幻喜剧片《长江七号》上映,讲述一位父亲意外捡到了一个外貌像玩具狗的外星生物,送给儿子当礼物的故事。影片中也有许多科幻元素:飞碟、外星生物等,但因为外星生物太过卡通化,科幻迷大多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待。

2019年2月5日,两部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同时上映,巧的是,这两部科幻片均改编自世界顶级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两部科幻电影的上映,让中国的科幻迷、影迷期待已久,奔走相告。这一年,也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疯狂的外星人》是导演宁浩改编自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内容与原著却相去甚远。影片讲述动物饲养员耿浩与他的朋友和外星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充满了宁浩式的荒诞喜剧特色。该片最终获得22.13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第15部票房破20亿元的电影,但与《长江七号》一样,由于影片里的外星生物太过卡通化,科幻迷都仅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待。

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无论制作水准、视觉效果和科幻内核,都堪称国产科幻片天花板级别的存在,被认为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一个突破。这个影片讲述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拒绝坐以待毙,于是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去茫茫宇宙寻找新的家园。与好莱坞科幻电影不同的是,《流浪地球》具有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影片取得口碑与票房双赢,最终以46.9亿元的成绩创下中国科幻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一条属于自己的

本土科幻电影之路

此后短短几年内,中国涌现出了不少科幻电影,如古天乐主演的《明日战记》(2022)、沈腾主演的《独行月球》(2022)、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2023)等,展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多种面貌。其中《独行月球》虽然走的是科幻喜剧的路子,但其中的服化道、美术置景、视效等都很出色,“是一部可以写入中国电影工业发展史的作品。”(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周令非语);《明日战记》中大量的机甲元素,为中国科幻电影拼上了机甲科幻这块重要的版图;《宇宙探索编辑部》杂糅了荒诞、黑色幽默、公路片等元素,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带领观众在“寻找外星人”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科幻的另一种可能。

2023年,郭帆带着《流浪地球2》回归。与前作不一样的是,该片是原创作品,并非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却依然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取得40.29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其展现出的工业特效水准,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还是规模庞大的地球发动机,“全都是一板一眼的特效工业产品。”(IGN中国评论)。该片在北美上映时,单屏票房甚至超过好莱坞科幻大片《阿凡达2》,是15年来北美华语片首映日票房冠军。国产科幻电影能取得如此成绩,这在以前,或许是不敢想象的。

长久以来,不少人觉得中国缺少科幻的土壤,但刘慈欣获雨果奖表明了中国在科幻文学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在郭帆等电影人的努力下,中国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最终呈现的影片效果,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被好莱坞垄断的题材。

当然,国产科幻电影才刚刚起步,制作水平与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终有一日,国产科幻电影将在好莱坞科幻大片之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本土科幻电影之路。

宝莱坞、东南亚的科幻电影

印度的宝莱坞,是一个电影工业几乎可以和美国好莱坞相媲美的存在。但和中国一样,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幻电影的发展都不如本土题材的动作、冒险、奇幻等视效大片。进入二十一世纪,印度科幻片才快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2010)和《我的个神啊》(2014)这样的现象级科幻电影,分别夺得印度年度票房冠军。宝莱坞制作的科幻片虽然数量不多,却是印度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印度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

宝莱坞科幻片,大多承续了印度商业电影的叙事特征,都带有喜剧、戏剧性事件、悲剧、音乐、舞蹈等元素,想象力也较为天马行空。此外,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宝莱坞科幻电影里也充满了宗教和神话色彩。比如《我的个神啊》里,主人公明明是个乘坐飞碟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影片探讨的却是世俗中的宗教问题,充满了印度特色。

而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在科幻电影方面,也出现过一些佳作。

日本科幻片的题材,大多都是现代工业影响下的反思。追溯日本科幻片的起源,电影《哥斯拉》(1954)算是鼻祖,该片讲述一头本应沉睡在地下的史前怪兽“哥斯拉”,由于核辐射的影响就此复活。此外,受地理位置影响,日本居民普遍有“孤岛空虚感”,《日本沉没》(1973)、《寄生兽》(2014)等科幻片,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充满了对未来的忧思。

韩国科幻电影在视觉技术方面做得较为出色。1994年,韩国第一次正式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拍摄了电影《九尾狐》,从此走向了高投入、高科技制作商业电影之路。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电影凭借高超的影像表现能力,进入科幻片高水平制作领域,拍出了《2001爬虫大战》(1999)、《汉江怪物》(2006)、《铁线虫入侵》(2012)、《釜山行》(2016)等科幻电影。韩国科幻片中,社会批判意识显得格外突出。从《汉江怪物》到《釜山行》,再到《寄生虫》,观众会看到对人性的思考,看到完全国际化的运作以及较为深刻的黑色讽刺,这些正是韩国科幻电影的特点。

本版文图/韦迪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3-10-06 1 1 成都日报 c121399.html 1 科幻电影 通向未来和“异世界”的梦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