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出行热、消费旺、市场暖,这个“超级黄金周”,涌动在全国上下的是一股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在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8天假期共运送旅客247万人次,日均旅客量30.9万人次,北京南站则维持峰值运营,日均发送旅客20.2万人次;
在上海,为期20多天的旅游节与“双节”同步落下帷幕,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消费交易总金额达886.6亿元,同比增长13.50%;
在成都,百万市民游客到街头体验节日里城市的万千气象,平台酒店预订量创下今年以来单日峰值,景区预订量创下近5年同期新高,成都也成为国内热门目的地TOP1……
透过一组组热力十足、生机勃勃的数据,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是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底气。
假日经济也是透视城市发展活力、发展走势的重要窗口。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如何让这份“假日火热”不断延续?如何在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的同时,促进经济运行量质齐升?我们要勇担使命、干在实处,以赛过黄金的信心和干劲,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增强内生动力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这当中,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是不可忽视的战略基点。
在北京看话剧、在天津听相声、在河北听梆子……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依托区域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的基本形成,打破时空距离,将京津冀三座城市紧密连在一起,三地观众也由此实现“文化大餐”的共享;10月7日,微信发布数据报告显示,在全国消费爆发力前10城市中,重庆和成都包揽全国消费热度城市的第一、二位,排名的靠近与两座城市在交通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不无关系……
区域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功能载体,要将假日经济的效应进一步发挥,就需要向更深层次的协同互联不断迈进,这也是城市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城市不断增强发展动力的有力支撑。
10月5日,正值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30天之际,以“上海,更进一步”为主题的城市形象片发布,这不仅是对上海在对外开放中拔节生长的一次展示,也表达着城市以更开放姿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性。
节后第一天,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对表对标持续推进制度性开放,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红利在蓉充分释放,同时要立足实际持续增强服务业开放质效、协调联动持续完善一体推进落实机制。
不仅要用好优势,更要立足自身。置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只有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才能使城市经济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发展动力的提能升级,还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
以移动充电机器人解决新能源车充电“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在提供团扇贺卡等节庆礼品的同时,过往司乘还能参与“亚运知识答题”等互动活动,浙江高速服务站屡登热搜的背后,反映着消费者对假日服务的品质追求。
聚焦过节餐饮、加油等需求,在节前发放4316万元消费券;延续“假日火热”,于10月2日印发激发市场活力“19条”,外省旅客周末自驾游四川将享ETC通行费优惠……“内外兼顾”的四川,以真金白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城市发展越是步入快车道,越要以精细化满足“人民之需”。
“超级黄金周”带来了“真金”,也孕育着经济复苏向好的活力。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聚焦“四个发力”,以深化改革改出成效、改出活力,努力在项目投资、工业增长、消费促进、外资外贸等领域形成更多实物增量,我们就一定能闯出新路、开出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