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实时抓取占道停车照片上传平台,提醒就近网格员前往处置;独居老人在家跌倒,设备监测到心率异常立即预警;数据共享,平台联动,问题闭环处理,城市高效运行。成都市持续深化智慧蓉城建设,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促进城市生活品质和现代治理效能全面提升。8日,记者走进几个智慧应用场景,探寻智慧治理新路径。
数据赋能
中午12点,正是用餐高峰期。金牛区西安路街道中新路的一条小街上,不多时就停满了小车,交通开始拥塞起来。眼前的场景被街区上空的摄像头看在眼里,摄像头自动生成一张照片上传到平台,工作人员查看信息并确认后,马上提醒片区网格员前往处理……
这是智慧蓉城西安路街道运行中心日常管理的一幕。当前,西安路街道大力探索“敏捷治理”基层应用,根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部署要求,充分接入数据资源和感知设备建立街道城市运行平台,构建全域感知“一张图”。
据介绍,该平台目前已打通市区统建水务、环保等12个专业化业务系统,承载天网视频、烟感报警器、噪音、水质监测终端等物联感知设备接入3000余个,城市运行指挥调度平台集“观、管、防、判”功能于一体,实现基层治理由“盲人摸象”向“挂图作战”转变。
智慧联动
独居老人在家里意外跌倒,心率发生异常,监测设备立即把数据上传到健康一网通并发出预警,网格员可以及时上门察看,同时通知家庭医生和家属到场。在黉门街社区,23位独居老人家里都安装了“才旦”养老毫米波监测设备,和“健康一网通”智慧应用联动,给老人的生命安全增加了一层保障。
“华西医院就位于我们社区,照例说居民看病应该很方便,但通过网格员排查,居民普遍反映挂号难。”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黉门街社区试点打造了“健康一网通”应用场景。方便社区网格员采集准确的居民信息并即时更新,同时助力卫生中心,让网格员成为家庭医生的助手、援手和帮手,让居民看病和健康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数字平台
通过数据基座,采用统一标准,研发同德数据银行;智能分析社区各项留存文件和表格,像“案件线索”一样,拼接为完整的主数据、业务数据——这就是记者在青羊区同德社区看到的。而这,仅仅是青羊区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社区服务机构赋能社区治理的一个切片。
在智慧蓉城青羊区运行中心,只见高清大屏上图标闪烁,数字跳动,实时显示着全区的运转情况。“我们按照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及经济运行4个维度统筹区街两级城运平台、社区网格应用和应用场景体系建设,推进辖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杜文婷 陈方耀 袁弘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