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09日

巴以局势 走向何方

哈马斯复刻50年前的“突袭”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偷袭以色列前一天,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50周年。这场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正值犹太节日赎罪日,以色列被叙利亚和埃及联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现在的情况与那时非常相似,”原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埃兰德告诉路透社记者,“正如我们所见,这是一次协调非常良好的进攻,完全出乎以色列意料。”

以色列驻法国大使拉斐尔·莫拉夫7日接受法国欧洲第一电台采访时承认,面对哈马斯这次偷袭,“我们没有充分准备好,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防备”。他认为这是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失败,“因为通常我们本该有所防备”。

以色列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精心策划了这次军事行动。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埃尔·古赞斯基告诉新华社记者,哈马斯准备军事行动“估计耗时几个月”。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达吉尼也认为,哈马斯为此次行动做了充分准备,而以色列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以方伤亡严重。

分析指出,哈马斯此时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有多重考虑。首先,与约旦河西岸形势有关。近期以军多次进入杰宁和纳布卢斯,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提升在巴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哈马斯的一个目标。

其次,自9月中旬以来,以色列迎来犹太新年、赎罪日、住棚节等多个节日,7日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以色列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平科告诉新华社记者,假日即将结束是以色列戒备容易松懈的时候,所以哈马斯选择这一时机发起行动。平科指出,6日恰逢“赎罪日战争”爆发50周年,哈马斯选择7日发动军事行动具有“象征性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文章指出,50年前,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节日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突袭,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哈马斯试图在50年后证明它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从而提升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内塔尼亚胡面临对政府失去控制的风险

路透社报道,一天之内,超过250名以色列人丧生、1500多人受伤,这种单日损失对以色列而言前所未有。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哈马斯这次偷袭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构成重大挑战。1973年“十月战争”初期,以色列遭受巨大损失,尽管后来扭转战局,但时任总理果尔达·梅厄承受巨大压力和责难,次年黯然辞职。这场战争也促成内塔尼亚胡所属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诞生。

本轮巴以冲突正值以色列内部混乱之时。内塔尼亚胡寻求司法改革削弱最高法院权力,而自身因牵涉腐败而吃官司,在国内引发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美联社报道,示威者指认内塔尼亚胡试图攫取权力,令以色列社会发生分裂,并且在以色列军队内部引发骚动。为抗议政府强推司法改革,数以百计预备役人员威胁拒绝征召,一些中下层军官也参与抗议。这让人怀疑面对多条战线的以军能否保持凝聚力、战备状态和威慑力。

分析人士指出,局势发展可能还会受到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反应的影响。以色列7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防止境内阿拉伯人加入冲突。阿拉伯人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1%。

美联社说,内塔尼亚胡政府支持者原本期待内塔尼亚胡及其强硬派阁僚能对巴勒斯坦立场更强硬、回击更严厉。然而,随着舆论抨击内塔尼亚胡应为这次情报失败负责,再加上以方死伤人数增加,内塔尼亚胡面临对政府和国家失去控制的风险。

此外,黎巴嫩真主党8日发表声明说,其军事组织向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内以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展现对“巴勒斯坦抵抗事业”的支持。以军同日发表声明说,以军炮兵正在攻击黎巴嫩境内炮弹来袭区域。双方此举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巴勒斯坦比尔扎伊特大学教授加桑·哈提卜说,此次冲突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安全和战略等层面。目前尚难判断冲突将持续多久,结局也很难预测。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消息

--> 2023-10-09 1 1 成都日报 c121532.html 1 巴以局势 走向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