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10日

美好生活共奋斗

——“紧扭高质量 冲刺四季度”系列评论之四

□本报评论员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

进入四季度,这一年,是否统筹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各项工作?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民生保障工作是否及时有效回应、完成?如何持续做好“后大运”文章,充分激发和释放综合效应?……

要回答好这些问题,既需要时时着眼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切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品质,也要充分发掘和激发市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锚定目标任务、推动量质齐升,我们要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要共创美好生活,就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新时代更好服务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建设大局的重要任务。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成都发布了9大类、共40条助农惠农政策清单,从粮食生产支持、种业支持、农业全产业链提升等方面,以“真金白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我们要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做优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通过组织逛花肆、游绿道、骑行看丰收等580余场次活动,将生态价值进一步转化,天府绿道在中秋国庆期间接待市民游客超630万人;“双节”期间不停工的成都洗瓦堰再生水厂建设项目,是城市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蓉城加快建设的缩影……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美好生活还少不了物质与精神的并行相伴。这个假期,去大运会博物馆、大运村参观或者到体育场馆内挥洒汗水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在节日新玩法中,大运惠民行动持续释放“体育+”红利;音乐节演唱会接连举行,民族乐交响乐轮番登场,除此之外,10月的成都还有世界科幻大会、国际非遗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营城兴业、利民惠民、开放互鉴、促进善治的综合效应要进一步释放。

你我向上,城市向前,依靠奋斗,永远奋斗。不论是冲刺全年目标任务,还是为未来发展起好头、开新篇,当每个“小我”都能立足岗位、贡献力量,当人与城市同频共振、携手并行,一步一个脚印,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 2023-10-10 ——“紧扭高质量 冲刺四季度”系列评论之四 1 1 成都日报 c121545.html 1 美好生活共奋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