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11日

迈向“机场城市”的双流实践

罗翔,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机场之于城市,既是交通枢纽,也是发展引擎。当机场客货运量达到一定量级,城市型功能持续集聚,直接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因此,业内流传一句名言:“当满载旅客的国际航班降临,就是在城市上空撒钱。”近年来,双流发挥机场枢纽功能及带动作用,构筑起成都连通世界的开放门户,塑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效显著。

内联外拓、扩展腹地。规划建设地铁3号、15号和19号线,可直达天府广场、太古里等核心商圈和天府国际机场,成为继京沪之后,内地第三个拥有“一市两场”并快速连接的城市。布局京昆高速、机场高速等骨干道路,成昆、成绵乐城际铁路穿境而过,空铁联运功能直通波兰、德国、俄罗斯、老挝、泰国等欧亚13国,多层次、立体式、区域性、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已见雏形。

强链延链、培育功能。成功招引空客、中商飞、顺丰等龙头链主企业,积极推动发挥其聚合带动效应,加速相关产业企业布局,特别是通过实施“点—线—面”重点举措,加强航空产业重点项目的引入落地与集聚分布,整体形成“一港三区”空间格局,力争率先在航空产业领域实现特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生态开发,价值转化。打造“环机场生态带”,沿三支渠建设3.3公里亲水长廊,将碎片化农田林地转化为空港特色的大地景观,深度挖掘空港花田“抬头看飞机、低头看花海”的航游资源价值,未来可建成“国际门户枢纽”里的会客厅和“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

做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打通城市与机场的空间分隔,构筑地区发展核心竞争力,促进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的蝶变升华,双流要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紧凑布局、增强活力。亚洲高密度城市的临空地区均紧凑布局,如日本关西机场临空城占地3.18平方公里,韩国仁川机场松岛新城约5.73平方公里,后者规划人口6.5万人,绿化空间占比超过35%,住宅平均容积率2.5,商业平均容积率6.3,并倡导混合用地以增强活力。双流践行“公园城市”理念,要合理布局交通、产业和城市功能,在符合空域限高前提下,尽力提升经济密度。

港城一体,产业集群。打造“环港经济区”,一方面要紧密围绕“空港”,以商业商务为核心,兼顾物流、居住、休闲、医疗等,形成“住、食、学、买、游”一体的富有活力的临空都市区。另一方面要不断凸显“航空”,构建航空制造和航空服务全产业链,打造高端制造维修及再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塑造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航空经济发展格局。

三生融合,产城联动。借鉴上海“五大新城”规划建设实践经验,深化认识“产城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紧扣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按照“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的“空港城”。

--> 2023-10-11 1 1 成都日报 c121632.html 1 迈向“机场城市”的双流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