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在小学生之间风靡起来,关于其对孩子是否会造成不好影响的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家长认为玩具就是玩具,只要孩子不受伤玩得开心就好。但也有人觉得孩子小时候玩“萝卜刀”长大就会玩“蝴蝶刀”,习惯性的玩刀动作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应该抵制。
“萝卜刀”要不要被禁止?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面对“萝卜刀”应该怎样正确看待?针对这些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同时专访了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刘天,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
家长意见
有的呼吁抵制 有的主张引导
王女士的孩子今年正在上小学,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经严明禁止孩子玩“萝卜刀”了。王女士认为孩子拿着刀捅来捅去,这个行为本身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有暴力倾向。要是养成了习惯,以后拿上真刀也会惯性捅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并且“萝卜刀”看着还是很危险,这样的玩具应该被禁止。
与王女士不同,曹女士的孩子今年正上6年级。对于自己孩子玩“萝卜刀”的事情她并不是特别担心。她认为玩具就是玩耍而已,孩子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我家儿子之前很喜欢玩,但这阵子热情过去之后也就没怎么玩过了。至于孩子会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或者是助长暴力倾向,我觉得家长的引导更为重要。”
记者在网上搜寻“萝卜刀”的相关内容时,也发现随着其热度不断升高,不少家长开始呼吁抵制。一部分人认为,“还是存在危害,无论怎么说都是刀,玩具也不行”;另一部分则认为小时候玩“萝卜刀”,长大了玩“蝴蝶刀”,这种玩具会教坏孩子。“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以后拿着真刀也会在背后戳别人吧。”“我感觉这东西有点不怀好意,今天是玩具,以后会有个别孩子会玩真的。”“绝对有暴力倾向,什么时候刀成为玩具了。”
教师观点
校内绝对禁止 回家建议家长监督
目前在金牛区某小学工作,已经有20余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田静老师表示,不建议小学生玩“萝卜刀”,并强调“萝卜刀”在学校范围内是被绝对禁止的。田静解释道,“萝卜刀”首先是一种玩具,与学习时会用的铅笔、圆规和三角尺等具有锐度的文具不同,其用途是娱乐解压,与学习建立不了任何关系,甚至在学习时玩耍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田静还补充:“它的玩法也确实会让学生产生‘用刀捅人’潜意识,可能激发一定的暴力倾向。”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容易混淆玩具刀与真正的刀具。“成年人可以清晰分辨,玩‘萝卜刀’解压,但小学生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同时,田静承认玩“萝卜刀”的确能够缓解压力。因此,在家长的陪同下,还是可以将其作为休闲放松的玩具。“在家长的监督下,如果发现孩子玩‘萝卜刀’有不良动作,要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同时,她也更建议家长去引导孩子通过其他健康、良性的方式放松娱乐:“‘萝卜刀’这阵风过了,还会有其他风靡的东西。家长要引导孩子建立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解压方式。”
专家解读
容易产生惯性意识 正确引导更重要
小朋友玩惯了“萝卜刀”真的会形成不良的惯性吗?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刘天表示,惯性形成的风险是存在的,并且由于与“萝卜刀”相似的刀具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获得,“萝卜刀”的风险会比玩具枪更大。但要避免相关风险,比起禁止孩子玩,家长对其引导其实更重要。
“‘萝卜刀’的形状和‘蝴蝶刀’非常相似,孩子很容易模仿。同时孩子将玩具刀的玩耍方式用在真刀上的概率会更大。”刘天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攻击性和破坏冲动,在玩“萝卜刀”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并不会意识到用刀戳人会带来伤害,仅仅是觉得好玩。
但对于不少家长完全抵制“萝卜刀”的态度,刘天觉得这种“堵”的方式也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面对当前的流行趋势,如果单纯禁止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比起全面抵制,正确引导更好。
刘天告诉记者,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本质上还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里父母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孩子,玩“萝卜刀”其实并不会导致孩子有暴力倾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实习记者 朱馨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