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后的十月,温江进入各项运动及体育赛事“高发季”:自10月9日四川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温江开幕后,2023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CPT-300(成都站)、2023亚洲U17暨U15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2023年四川“三大球”城市联赛(篮球项目)、CBA2023-2024新赛季常规赛等高规格赛事相继在温江打响。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温江区继承大运逻辑,放大赛事综合效应,以多层级、多矩阵、高水平赛事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体育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城市扩大内需、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和城市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今年7月,温江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建立“姓温有据”的“3+6”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文体旅游作为六大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之一,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后大运时代,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温江区正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努力开辟体育产业强劲、人幸福城美丽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场双门
学校运动场开放惠民生
成都大运会点燃了人们对运动的热情。温江区在2000余个遍布全区的运动场地之外,今年又开放了10所学校运动场,让人们能就近锻炼身体,并将这种运动场命名为“留炼运动场”。
学校运动场向社会开放并非新鲜话题,多年来,不少学校开了关、关了开,无非因为开放后的校园安全、维护等问题无法解决。
2020年以来,温江区在全省首创“坚持以规划的刚性,将区属中小学校运动场临街(路)布局,通过物理隔栏,设立教学侧和社会开放侧门禁”,在花都小学等小学校探索实施“一场双门”校园运动场对外开放。
以此为前提,校园开放还会有顾虑吗?花都小学校副校长范泽洪表示,学校在教学区和运动场之间设立围栏,增加了门锁,市民可从学校运动场侧门进入,尽享体育资源但不能进入教学区,不会影响教育教学。
为指导群众科学运动,温江区文体旅局为每个开放的学校配备了运动指导员,同时配备安全巡查员、保洁员和安保员,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对外开放。
以财政资金撬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温江区每年出资3000万元,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多方共建共享体育设施。今夏,凤溪运动场经过全面提升改造后重新开放,就是由温江区文体旅局面向社会公开邀请,最终选择金强集团合作完成。
重新开放后,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分时段免费开放和低收费开放,实现了市场化的可持续运营。一旁还设有后备箱市集露营基地,形成了时尚、新潮的“体育+”新场景。
在温江,运动场景触手可及:西行·五色体育网球中心统一运维的3家网球场馆、由鹭湖宫运动空间翻新改造而成的运动角、天府街道学府社区绿道旁新建的600平方米运动场地、利用闲置空地修建的温江篮球主题公园、星河·world科创城里的滑板公园……一个个家门口的运动场地,是充分挖掘城市中的“金角银边”打造而成,为市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
体教融合
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如果说全民健身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日积月累,赛事活动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爆发点”。
10月8日,2023温江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在温江体育馆开幕,全区39所中小学校136支队伍、2000余人参赛,将进行400多场对决。
要知道,温江体育馆是2022-2023赛季CBA四川男篮主场。去秋今春,精彩的篮球职业联赛令体育馆场场爆满。而今,青少年篮球联赛的小小身影在温江体育馆闪转腾挪,和CBA职业球员的专业表现构成蒙太奇般的交相呼应。这种呼应背后是篮球运动在温江的普及,也是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青少年球员、为篮球运动输送新鲜血液的良苦用心。
体教融合,学训双优,是大运会的精神所在。全民动员、社会参与,也正是温江区获得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的关键路径。继承大运财富,温江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健康。
为推进体教融合,温江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金强篮球训练基地、区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机构,已与西财附小、鹏程小学、花都小学、寿安学校等达成体教融合战略合作,引进篮球、足球、曲棍球、自行车等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
今年一年,温江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300万,仅大型青少年公益赛事就达18场。这样的活动频率和规模,是由政府主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的。
温江区现在活跃着31个体育协会、86个体育机构,在训学员接近3万人。在温江区体育总会的统领下,各体育运动协会发挥专业和热情,积极组织各项活动赛事。
“双节”期间,温江区举行了国际象棋比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地1000多名选手参加。9月中旬的温江区体操健美操街舞公开赛,2000多青少年报名参与……前者由温江国际象棋协会操持,后者由温江体操健美操协会承办。
曾经,这种青少年体育比赛由政府包办,数量少、类型少、参与者也少。现在,温江区采取政府主导、商业化逻辑、市场办赛,依靠协会的力量,提倡公开赛理念,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开展。每次这种比赛吸引一两千人参加是常态,在带来人流的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消费,带来了活力。
以赛营城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办好一次赛,搞活一座城。重大赛事的密集落地,正为温江带来城市营销的机会和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坚持“谋赛”与“兴业”相结合,温江区延展创新赛事经济,放大赛事综合效应,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方面,众多国际企业、机构的目光投向温江:法国著名的网羽运动品牌BABOLAT(百保力)与温江达成合作,国内首家BABOLAT板式网球展呈中心落户鲁家滩潮玩运动公园;世界500强、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也参与进来,为在温江举行的各项重大赛事提供运动康复服务。
另一方面,温江本土企业积极赞助温江承办的赛事,包括生产欧盟认证标准冰敷材料的科瑞普、生产户外运动能源产品的品胜电子等在内,已有11家温江企业成为2023亚洲U17暨U15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赞助商,借力国际赛事扩大知晓度,展示温江本土造产品。
这一区域性国际羽毛球赛事将在温江连续举办4年。4年时间的培育,羽毛球项目的竞赛表演、场馆运营、青少年培训研学、专业人才认证等产业链将在温江逐步完善。
10月19日,2023年四川“三大球”城市联赛(篮球项目)将在金强国际赛事中心开赛,标志着金强国际赛事中心正式启用,并随即在此拉开CBA2023-2024新赛季常规赛。
金强国际赛事中心成为温江区以开放化思维推动体育市场开发的重要落脚点。温江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金强国际赛事中心为核,大力发展环金强国际赛事中心竞赛表演产业生态圈,加快培育在温大学生篮球联赛、社BA、WJBA、温江区青少年篮球联赛等自主IP赛事圈。支持市场主体积极拓展赛事经纪、市场开发、体育展示、媒体服务、票务与观众服务、体育文化推广为核心的价值增值业务圈。专班专题推动整合区内勃林格殷格翰、科瑞普、统一企业、品胜电子等医学城企业,以工业设计理念渗透体育用品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在专业运动康复、产品联名销售、赞助商开发等细分领域建设产业化服务圈。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力争在2026年“1+3”环金强国际赛事中心竞赛表演产业生态圈初见成效。
温江区文体旅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