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3年10月17日

访伍嵩生故居

清代翰林伍嵩生所书的药师岩“飞凤山”

伍嵩生故居前的桅杆

□远山 文/图

历史在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理解,但每一段历史,都可以称为一个故事。

沿着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踩着步步铺满青绿苔藓的石阶,我正走向一段历史!道路左边是悬崖陡峭,右边是绿树成荫,这些树千疮百孔,根须丛生,时时有落叶打着旋,砸到我头上发出清脆的咔嚓声,这些树在恒久的时间里静默老去了,这是一种被俗世撇弃的静默,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存在,像极了走过万水千山的苍老世事!

山风阵阵,我的思绪也开始纷繁复杂,这轻旋漫卷的落山风,扑面而来,带来阵阵寒意。

眼前破败荒芜的小院就是你的家,杂草丛生,萧肃清冷,谁能想到这样天资异禀的你竟然出自寒门?伍嵩生,又名伍肇龄,大邑县人。12岁考中秀才,15岁考中举人,18岁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散馆任编修一职,人们称你为“伍翰林”;曾任光绪皇帝老师,又得名“太师”,名满巴山蜀水。清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因你在翰林院任职时,曾为八大臣之一肃顺的座上宾,你遭株连被罢黜。遣返大邑故土,回乡后被乡绅聘到邛崃书院任主讲,后又到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任山长(即校长),这一讲便是30年。即便多年过去,人们都依旧尊称你为“伍山长”。

相传15岁那年,老师送你去邛崃考棚参加举人考试。路上你实在走不动了,老师毫不犹豫把你背着走。老师边走边随便说:“别高兴得太早,我说一个上联,要是你把下联对巴适了,我就多驮你一会儿。”老师说:“儿骑马在。”你想,这是老师把自己比作儿子。脑瓜子一激灵,脱口而出:“父远子存。”老师一听,大吃一惊。

李鸿章与你是同榜进士,又同入翰林院,交谊甚笃。李鸿章曾为锦江书院亲笔书写一副门联:“天下翰林皆后进,蜀中佳士半门生。”因为这副门联,也令你受到了当局的重视,李鸿章又专电成都总督:“老友嵩生,品高望重,齿暮家贫,诸冀垂青。”在你回四川后30年,照清代制例规定让你恢复原职。你又回到了清官任编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升为翰林院侍讲,1907年又升为侍讲大学士。直至后来你年事已高,主动请辞,告老还乡定居于成都。

人们称你为修复望江楼的名士,可我却觉得你修复望江楼不仅仅是因为你惋惜它是一个精美的建筑,不忍衰败那么简单,你一定是惋惜薛涛的才华横溢,感叹她的命途多舛,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让你想替她留下这一抹修簧之魂,一抹残香。你一日散步,由锦江往下闲游,时时观摩望江楼遗址。旧楼已废,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凄凉幽怨。心生不忍,于是,你将奏章呈送朝廷,要求修复望江楼。1910年,奏章获批准,由四川总督府拨款,你遂接旨领衔修复望江楼。将望江楼、濯锦楼、吟诗楼等一一修复。落成的望江楼,高入云端,典雅端庄,望江楼修复后,你在吟井亭前题诗云: “自昔名传女校书,浣花笔色艳环区。至今井水供烹茗,留得甘香醒酒徒。”你对薛涛的仰慕之情由此便可见一斑。这首不算惊艳的诗,却是字字表达了你隐讳的真切。

在你故居前的山坡上,有一双桅杆,世间之事沧海桑田,唯有那两柱爬满苍翠青苔的桅杆,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你的故事!人们好奇的桅杆到底是象征什么呢?桅杆是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斗,而且套斗的数量是很有规矩的,如果是考中了举人,只能套一个斗,称作“单斗桅杆”,如果考中进士,就可以套二个斗,称为“双斗桅杆”,即民间说法是:一斗为举人,二斗为进士。斗是古代的一个计量单位,古代常见的计量单位有“石、斗、斛”等,我们常常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大概也是因此缘由而来,其桅杆是以笔为基础原型修建。它是荣誉、庄严和威武的象征,来彰显荣耀和激励家族后人用心考取功名!

1911年,在那场震惊全国的保路运动中,你以82岁高龄参加保路同志会,为民请愿,走在去制台衙门请愿队伍的最前列。你目光如炬,步履坚定。

赵尔丰在担任四川总督后还假扮出一副抚顺民情、维护川人的姿态,多次请求允许川路暂归商办,但在接到朝廷通牒后,担心自己官位不保,又实行极端手段,连续两日枪杀和平请愿的成都市民,激化成不可逆转的滔天民变……清廷出卖筑路权的行径激起各地人民愤慨与反对。帝国主义国家把掠夺路权作为扩大侵略、输入资本、宰割中国的重要手段,在方方面面疯狂瓜分中国!各列强国竞相争夺着势力范围,特别是对铁路所有权争夺非常激烈!

在四川这场激烈的斗争中,立宪派绅商首先发起保路,组织保路同志会,持有租股的农民争相入会,参加者达数十万群众。群起抗粮抗捐和暴动。七月十五日川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并用武力镇压请愿群众,死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

伍翰林,关于你,关于你那个时代的背景,我皆细细回忆了一遍……清晰记录着你的曾经。伍翰林,我站在你故居门口,在树荫娑婆的光影交叠里,我模糊了身旁的人,我的思想穿越了数百年,直到我回家落笔成文,你出生的年代,你生平的事迹,与你有关的一切,我似乎都在时空的彼岸一一重新观摩。初行文,有长者对我讲过,每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会在笔者的思想世界里重新活一次,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生命,但这样的感受也确实很累,怪不得有人用呕心沥血来形容写作的人,我素来贪玩,虽不至于用功至此,竟然在这篇小文里几度感受精疲力竭!

1915年,伍嵩生病逝于成都,享年86岁,墓葬于凤凰山。近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张森楷为尊师撰写了墓志铭至今尤为后人缅怀。

江山依旧在,世事几度秋,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而你,从前一定怀念过大邑县江镇对河山村钱沟故居堂前清凉的月光。就像你的平生,光明又干净!

--> 2023-10-17 远山 1 1 成都日报 c121899.html 1 访伍嵩生故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