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锦绣丝路,跨越古今,连通东西。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开辟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年间,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初步建立;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持续释放,成为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铺就一条通往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幸福之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区位,为成都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提供了开放发展的广阔天地。2013年4月26日,成都始发的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首次沿着“一带一路”驰骋,直奔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从此推开了成都西向开放的大门。截至目前,成都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开行国际班列累计超2.3万列,联通境外105个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00多个,与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书写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崭新篇章。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跃升国际门户,从航空“第四城”到双国际机场“第三城”,从国家中心城市进阶国际大都市……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的东风,成都正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高质量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从天府大地到“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历史节点,成都日报社特别推出专题系列报道《“锦”绣丝路》,从空中丝路、陆上丝路、国际交流、开放平台、贸易合作等维度切入,观察讲述成都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锦绣丝路”。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