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秋意渐浓,重阳又至。重阳节不仅是登高望远、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华已逝、日渐佝偻的老人,曾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一切,如今更是“老人在,家就在”的情感纽带。这一天,无论是给他们打电话致以问候,还是抽出时间陪他们四处走走,用熟悉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恩尊重之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挂念,都使这个特殊的节日更有意义。
重阳节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崇高的理想追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时光,不仅是整个社会必须答好的现实课题,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在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的成都,老年人的幸福感自然是“市之大事”。设立养老助餐点,用心办“食”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健康实惠的可口饭菜;设计“养老一件事”场景,让老年人能方便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累计12万余人享受待遇,基金累计支付超过22亿元,切实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不遗忘、不落下任何一位老年人,是成都始终努力的方向,也是这座城市最浓郁的幸福底色。
如今,成都已经成功获批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试点、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国首批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全市有13个区(市)县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现代化成都建设成果正源源不断惠及老年群体。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为老年人谋幸福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都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376.41万人,预计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将增加至464.8万人,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免去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只是最起码的保障,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成为更加迫切重要的目标任务。
今年,成都不仅发布了《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兜底保障项目、特殊困难老年人项目、一般老年人项目三大类上为老年人提供明明白白的服务。同时,还从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普惠优质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健康老龄生活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保障体系等多方面不断发力,让“养老”变为“享老”,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正如歌曲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老年人是家中的宝,也是社会的宝,让我们共同行动、携手努力,不仅欢度重阳,更爱在日常,将尊老敬老变成一种习惯和自觉,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加自在、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