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就在前方,奋斗一直在路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铸就辉煌。
10月28日,中共成都体育学院委员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隆重召开。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新时代使命,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卓尔不群”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党建引领不断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学校坚持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学校成立党校,将党总支转设为党委,不断规范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党组织会议等制度,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年度述职评议,党组织领导及运行机制和思想工作更加到位。因积极推进创新工作方法到位,优化党支部设置,党支部建设在科研团队与服务国家战略一线成效突出,2022年,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康复党支部首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十大“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校覆盖”党建工作矩阵。与此同时,在学校内定期开展“两优一先”评比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中进一步增强。
逐梦大运赛场取得新辉煌
逐梦青春赛场,不断书写新的辉煌。2018年至2022年,成体学生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共获得金牌234枚、银牌129枚、铜牌125枚。2023年7月28日-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举行。自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15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大运会申办、竞赛组织、宣传报道、外事服务等重要工作;为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等3000余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选派93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开幕式演出、竞赛服务等各项工作。
大运赛场上,29名成体运动健儿代表中国参加艺术体操、体操、武术、田径等11个大项角逐,武术运动员曹茂园不负众望勇夺首金,成体艺术体操队收获集体全能冠军、集体5圈冠军和集体3带2球亚军,邹敬园获得男子体操团体和男子单杠两枚金牌……据统计,成都大运会期间,来自成都体院的学生一共取得了18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火炬校内传递和艺术体操竞赛运行工作,专业化、国际化地完成承办学术大会任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成都大运会期间,学校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际大体联“FISU健康校园”授牌的体育院校。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落户学校,开创了国际大体联与大运会举办地高校共建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平台的先河,留下了世界大赛宝贵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
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过去五年,成都体育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新增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全面加强,为国家培养输送国际级运动健将5人、国家级运动健将61人。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77项,创下历史最好成绩。斩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1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项。
坚持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以体育学为主体、运动医学为重点、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大体育学科新格局。五年来,学校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招生规模较五年前增长一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为A-。体育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新闻传播学、中医4个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其中体育学入选Ⅰ类建设学科。
首次获批国家级科普基地,新增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和3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共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7项,较前五年增长135%,国家社科基金突破了单一学科立项局面,其年度项目体育学立项数连续4年居全国高校第一。柔性引进院士1名、国医大师1名。首次获批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46人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附属体育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郑氏伤科疗法”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先后为30余支国家队提供科技攻关和医疗服务,承担国家队和省级优秀运动队共80余项科技攻关任务。为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中国参赛运动队提供医疗保障,助力国家队获金牌26枚、奖牌64枚。
向新而行共建体院知识经济圈
图百年,兴未来。2023年9月26日,成都体育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新校区启用仪式在成都东部新区新校区主田径场隆重举行。从武侯祠旁,到三岔湖畔,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是学校不断发展、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必然,也是学校积极投身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又一有力表现。
自2018年开建以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及东部新区的帮助支持下,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新校区整体迁建工作推进顺利。据悉,新校区占地约1500亩,是老校区的1倍多。目前,已完成学校整体迁建项目98%的工程量,世运会综合馆和配套项目立项与设计方案制作完成。
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谋划和建设新校区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四川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成都实施东进战略,构建“一山连两翼”空间格局的核心驱动引擎之一,更是学校获取新动能、实现新突破的战略支撑和长远布局。“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舒为平表示,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和勇于创新创造、奋进图强的成都,以及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东部新区必将赋能成体未来的发展!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詹庆对成体师生投身教育新环境、开启人生新旅程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他希望发挥好龙泉山、三岔湖等优质生态运动资源优势,与学校共同打造校地协同创新示范区,共同建设环成都体育学院知识经济圈。
党的领导是办校之根,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特色办学是兴校之源,人才队伍是强校之基,师生中心是筑校之要,守正创新是治校之道。2023年正值成都体育学院建校81周年,81年来,几代成体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站到了争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崭新起点上。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现在的成都体育学院正大踏步向着百年名校迈进:从现在起到2035年,与建成教育强国基本同步,学校“卓尔不群”发展之路初具雏形、初显成效,办学资源更加充沛、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体育学、运动医学建成为国内一流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体育院校第一方阵,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学校“卓尔不群”发展之路内涵更加丰富,办学活力迸发,办学成效显著。体育学、运动医学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世界体育院校前列,全面实现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应用研究型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
成都体育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