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增长5.3%,上半年增长5.8%,前三季度增长6.7%——今年以来,成都经济运行勾绘出逐季回升、稳步向好的“登梯”线路图。透过这样的线路图,可以感受到经济运行背后的动能和韧性。
那么,成都经济运行如何实现稳步向好发展?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动能和活力?第四季度冲刺将有哪些期待?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成都市发改委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从监测调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双核”联动四个维度解锁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维度1
监测调度
86项调度指标
护航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前三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14.3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同期全国、全省1.5个、0.2个百分点。整体上来看经济运行“量”提升了,“质”是如何保障?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成都经济运行既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为今年四季度运行和明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发改委高质量发展运行处处长张京表示,今年以来,市级层面出台并扎实推进《2023年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标体系工作方案》,有力保障了经济运行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上述《调度方案》率先在同类城市中将国家、省高质量评价体系与本地相结合,以国家、四川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为主干,与成都市“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体系相衔接,构建运行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标86项。“86项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标犹如‘指挥棒’,围绕实现全市经济增长目标,以及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均设置了调度指标,同时各区(市)县全面对照指标体系锻长板、补短板。”据张京介绍,《调度方案》印发实施后,市级部门、各区(市)县围绕各项指标抓实工作,动态监测指标运行情况。今年全国百强区(市、县)总数增至12个。
张京谈道,“市级层面通报全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后,各区(市)县对照结果全面剖析高质量发展运行情况,‘指挥棒’作用和‘助推器’效应持续发挥。”
维度2
产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新增高能级公共平台210个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在成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有两项指标颇为抢眼: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二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6%。
“创新引领是成都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市发改委现代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张杰明称,与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快速增长相呼应,前三季度成都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7.1%,而这两个产业都是成都聚焦技术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壮大的万亿级产业。
张杰明称,今年以来,成都大力培育新型企业集群,提升市场主体质量,实施了“四上”攻坚。一是创新机制争上规,实现新上规工业企业113家、服务业企业106家;二是品牌引领争上榜,实现10家企业上榜全球独角兽榜、288家企业新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三是技术赋能争上云,实现超过1.8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四是育强链主争上市,实现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和过会公司13家。
建设中试平台,是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抓手。成都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面向重点产业链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服务,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高能级公共平台210个,在微纳电子等领域开展“卡脖子”项目攻关66项,共有93个平台申报中试项目。
维度3
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统筹调度
力争四季度贡献投资84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成都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81.4%,高于时序进度6.4个百分点。这是如何实现的?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处处长何兴玉称,今年以来,成都坚定以项目工作组织经济工作,强化“六个一批”示范推进,创新数字赋能智慧调度,推进重点项目提速增效。
除一些高能级重大项目之外,成都还推进项目统筹调度“扩面强基”,强化两级协同联动,将项目调度范围扩大至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区(市)县级重大项目。到今年9月底,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3.9%,超全市平均2.5个百分点。而127个省重点项目则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09.4%,高于全省平均进度8.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成都多措并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区两级协同推进“六个一批”市级示范项目,开展三季度示范项目揭榜挂帅量化评比,推动379个项目取得标志性、突破性进展。“第四季度冲刺中,将全力推动107个重点项目开工,同时加快推动801个在建项目多投快建,力争四季度贡献投资840亿元以上,确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建设目标任务。”何兴玉称。何兴玉还介绍了正在推动建设的项目智慧调度平台,促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维度4
“双核”联动
成渝合作清单出炉
涉及三大类50项合作事项
“前三季度,重庆主城都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万亿元、同比增长5.5%,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亿元、同比增长6.7%,‘双核’经济体量共3.32万亿元、占双城经济圈比重增至56.2%。”市发改委双城发展双核联动处处长麦峰称,今年以来,成渝两地相向而行、同向发力,经济社会合作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双核”联动联建取得了新进展。据介绍,在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成渝两地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不只于交通互联互通上,还有现代产业、科技创新要素、城市功能、社会公共政策等方面互联互通、联动联建。”麦峰介绍。
“成渝双核联动联建的新合作事项清单刚刚印发,将进一步推动相向而行、同向发力的紧密合作。”麦峰谈道,9月27日召开的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二次会议,对《强化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2023—2024年度合作项目事项清单》进行了审议,梳理并通过了涉及共投共建类、相向协同类、共同争取类共50项合作事项,其中仅12项为第一批接转,新增比例高达76%。据了解,50项新的合作事项中,包括推动开展轨道交通项目合作、探索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互联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